- 分享
- 0
- 人气
- 126
- 主题
- 204
- 帖子
- 369
- UID
- 632335
- 积分
- 1950
- 阅读权限
- 19
- 注册时间
- 2016-12-4
- 最后登录
- 2018-12-25
- 在线时间
- 600 小时
        
|
一、世界上第一隻雞
據考證,世界上第一隻雞來自於中國,最早被馴化的雞是中國的紅原雞。它通過「中國—印度—巴比倫—古羅馬」的古老通道到達古羅馬。當時雞肉成為古羅馬最主要的食物。亨利四世的時候,法國人培養出世界上最牛的美食奇蹟,布雷斯雞,布雷斯雞的肉非常的肥美,特別適合做大烤雞,所以,法國人也就有了「雄雞」的稱號。
在公元16世紀的時候,世界上興起了鬥雞運動,這種風潮一直延續到公元19世紀後期。美國人甚至把養雞當成高層社會的愛好。雞的歷史上最重要的節點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了。
二、「工業雞」時代的到來
1873年美國家禽協會制定了優種育種的培養計劃,隨後他們幫助農戶選擇適合的雞種。我們現在所有的人類疫苗的研發都是從雞的胚胎里開始做實驗的。所以, 美國、德國、法國這些國家疫苗的生產水平比起我們大概領先了100年。到了1880年的時候,當時全美國有1.02億隻雞,到1890年迅速增加到 2.58億隻,十年增長1億多。1891年的時候,康奈爾大學成為第一家提供家禽飼養課程的農業大學,養雞開始了從家庭農場副業轉變為大規模工業化飼養的 百年歷程。
但是到了20世紀中期,添加維生素、大量抗生素、激素的顆粒混合飼料的出現,引起了行業的巨大變革。從這個時候開始,一個足球場大的養雞場,已經可以達到25萬隻雞。有了這些所謂的保障,大型的工業化養殖農場產生了。
三、「工業雞」時代的現狀
大家應該見到過看到標準的工業化的生產,雞籠挨著雞籠,長長的一排。照片上6米的廠子,連帶雞的生活區,過道,飼料放置,加起來只有6米長。
這種養殖體系非常牛,28天就可以出場20萬隻雞。截止到2013年,中國僅白羽雞的雞胸肉的產量已經達到8.3萬噸。3年前,焦點訪談報道的速生雞事件,充分展示了「工業雞」是怎麼生產出來的,也讓更多的老百姓知道他們所吃的食物從哪裡來。
四、「工業雞」時代的悲哀
如果你是籠子裡面的一隻雞,你會想什麼?很多人說,不會吧,它就是一隻雞,哪裡會有很多想法?其實從專業角度來講,雞會翻滾、會抽搐、會流汗、會嘶吼、會 血壓升高、會瞳孔放大、甚至會脈搏加速,這些都和我們人類是一樣的。它們對痛苦的反應是有感知的,人類什麼樣的痛苦,雞同樣會感受到。
但是工業化的雞始終都是在「下蛋-孵化-下蛋-賣錢」的命運模式中,這是它們一生的工作。人們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生財。而對於肉雞來說,它們就是把那些顆粒的化學飼料、激素轉換為雞肉。它的一輩子就是為了人們生財。
用幾個簡單的數據對比一下,從飼養密度上看,一個工業化養殖廠,每畝地可以養殖4000到9000隻雞,這些雞一生都不曾站起來。在這個雞場一百米外, 一定會有張牌子寫著,禁止鳴笛。因為如果一旦鳴笛,這些一隻挨著一隻的雞,這些在嬰兒時期就被催生到3斤的雞的肝臟根本承受不了噪音,就會因為肝臟破裂而 死亡。人們說,怎麼可能,那下雨、打雷怎麼辦。是的,養殖戶關心天氣預報比關心自己孩子都關心。因此在雨季的時候,他們給雞吃大量的安眠藥,讓雞睡覺。 28天的時候,一隻雞就從剛孵化的小雞,變成了我們的3斤多的肯德基、麥當勞、很漂亮的雞胸肉。
五、「工業雞」VS「生態雞」
從出產周期看,工業化養殖28天可以出廠一批雞,而生態化養殖則需要228天。每隻雞500天的產蛋率,工業化養殖通能夠產生290顆雞蛋,或是更高。而 生態化養殖在理想狀態也只能產生190顆。生態化養殖,每畝地在不喂食的情況下,最多留存60隻雞。再投放玉米等自然飼料,每畝地可以養殖100隻雞。而 超過這個數字,雞糞過多帶來的磷元素,就會破壞土地,形成板結。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還有我們的親人朋友,知道這些後可以做什麼?
回 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解釋一個小問題:我們真的需要吃那麼多的肉嗎?我一直提倡的是,少吃肉,吃好肉。我們可以用消費的方式,讓這些用良心來養殖的靠譜農 戶,讓這些生產者得到該有的尊重。我們可以用消費方式去支持他們去讀書、去看病、去吃飽飯,不要讓他們用盲目的擴大產量的方式來抵禦市場帶給他們的風險, 用消費來支持農戶。我們只是想讓這些家禽過上舒服、健康的生活,就足夠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吃到安全的、放心的肉。 |
-
总评分: 人气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