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0
- 人气
- 0
- 主题
- 31
- 帖子
- 840
- UID
- 24979
- 积分
- 1228
- 阅读权限
- 18
- 注册时间
- 2006-1-14
- 最后登录
- 2012-9-14
- 在线时间
- 1220 小时
       
|
每个人在练习的时候会碰上不一样的问题。有些时候就是一些很小或者很大的问题需要他人在旁纠正。这个是教学录音带所无法代替老师的地方。我想现任的老师引人争议的地方,就在于他缺乏相关知识来纠正学生在吹奏上的错误。老师的确是不需要懂得全部的乐器,但是需要对于每一种乐器、基本的吹奏以及吹奏原理等都有所涉猎。很可惜的是,从回复的帖子之中,似乎都指出他不懂得吹奏原理和基本吹奏,也对许多乐器认识不深。
那是师资不足咯~ 不是老师不够好的问题. 当然现在的老师也不是十全十美, 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是十全十美的吧. 既然乐团那么需要乐器方面的指导, 但是学校方面又无法提供乐团足够的好老师, 就请队友们有能力的就常回去教吧, 在这里一味批评也不是办法啊.
他的意思应该是要演奏与自身能力相符的乐曲,而不是吹奏与自己能力差很多的歌。做事情应该按部就班,音乐上追求进步也应该如此,从最适合自己程度的歌曲开始练习,然后再逐渐晋升到更高级的歌曲。而不是好高骛远,一开始就吹奏很难的歌曲。我曾经跑去练习一些很难的歌,虽然有练到,但是也只是应付当时的要求而已,对个人的技巧提升有限。如果每次都吹奏很难的歌曲,对于乐团的整体水准并非好事,这无法为乐团的长期发展有好的影响。
所以年头都是在练习乐曲中的基本, 过后为了应付教师节校庆那些就先整理比较容易的曲子, 不是吗? 难度很高的歌只是年尾的目标罢了, 现在年中了, 至少大家都对曲子有一半 ok 了吧 (像是慢速度还行行, 或是高音有百发五十中)...吧. 我不清楚, 我很久没有回去听了, 所以或许我说的未必对吧, 如有误请纠正.
最近和朋友吃饭,他和一些学弟妹在新加坡读书的时候因为参加管乐团而认识了许多管乐团的人或者教练。这些资源,请问为何不用呢?听朋友说起,陈宏光先生本身也在新加坡教音乐,应该也认识不少当地的音乐人士,因此为何不通过陈先生去新加坡进行交流呢?
去台湾单是机票就不少了,再加上住宿等等,花费不少。花比较多的钱,让一半的人去交流,还是花少一些的钱,让全团的人都去交流?现在的问题是,是否有把最方便运用的资源的使用率达到极大化?
新加坡嘛, 好多年前就有计划要去了, 可是都时间不对, 或是方法那边不接受. 大家最有空能够出外交流的时间就是假期, 可是新加坡学校在假期时间乐团都没有练习的, 因为团员都出国或是要休息, 做工等, 所以宽中乐团都遭推辞. 有几次是时间碰上了, 可是新加坡要求联合音乐会顺便交流, 但是那时候是年中, 宽中乐团都还没有准备好. 出国表演嘛, 怎能把还没完全练好的乐团拿出来秀呢? 以前就一直没有办法妥协, 所以没能去新加坡交流的原因, 现在我不清楚. 我觉得他们不是没有尝试去新加坡, 而是还没成功过. 所以, 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要去, 而是去不成.
[ 本帖最后由 ~Zero 于 2008-6-6 04:34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