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居然有公司活了 1400 年!這就是日本企業的精神:行商 - 国外时事新闻 JBTALKS.CC -->
Facebook Sharer
选择您要替换的背景颜色:
【农历新年】背景图片:
个性化设定
 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居然有公司活了 1400 年!這就是日本企業的精神:行商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22

好友

7598

积分

百变名嘴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 01:33 PM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近常常聽到,日本經濟陷入長期的低迷,甚至有人會說日本已經不行了。確實,日本經濟陷入苦戰,不過我認為日本的企業,以及商人的文化與智慧,還有很大的潛力。這個潛力並非現代經濟學的商業,而是「行商」的精神。

「商業」及「行商」在定義上有微妙的差別,一個是科學,一個可以說是哲學及道德。這種行商的精神在台灣也是可見的,因此認為作為這次的專欄文章還算合適。

商業的基礎是經營學、經營戰略、行銷等基本概念的方法論與邏輯理論。包含大約從 20 世紀開始,實際被研究並整理出來的科學管理手法,到現在的各種分析方程式。

商業講求合理的達到成果、站到優勢的競爭地位等遊戲規則。現在站在最前線的上班族,每天都是戰鬥,除了如何贏過敵對企業,連公司裡的鬥爭也必須取勝;然而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會積極採用低價的勞動力也是必然的演化。

不過接下來會邁向哪裡呢?1 年 365 天活在競爭裡,整天要求更合理的結果,會不會讓參與的企業及前線人員愈來愈疲憊不堪,最後可能兩敗俱傷?

這時候,老、但是新的「行商」精神,可能就會派上用場。

「行商」這詞感覺只是一個從事買賣的意思,但是根源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從人類開始互相交換東西開始,這就是一個跟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個行為。

不過這裡說的「行商」其實是日文的「商い(AKINAI)」,雖然如果翻譯成中文一樣是「行商」,但是這個老詞帶給人們的形象是日本江戶時代(約 1600 年到 1868 年的時代)的商人論。除了與客人收錢賣產品,「商い」還包含必須讓社會更繁榮更幸福的使命。

因此商人不是賣商品,而是提供商品讓客戶想買並且買的開心,是一種包含了「物」與「心」的兩種行為。買賣裡必須同時創造「滿足的心」才算是達成交易,客人有了滿足的心也同時會讓世間更美好,因此可說是一種共創美好世間的精神。

「行商」與商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個「共創」精神。當企業重視的不再只是短期利益而是長期成長及繁榮的時候,重心也會從競爭移向共創。

行商使命,使得日本處處是百年、甚至千年老店
在日本,現在創業超過百年的企業有 2 萬個以上、其中 200 年以上有 3,147 個企業、1,000 年以上有 7 家,世界上最老的企業前 3 名都是日本企業。目前世界上最高齡的企業,是日本從事寺廟建設的金剛組,高齡 1,435 歲。(數據來源:「日本東京商工研究機関」。)

歐洲超過 200 年歷史的企業,德國有 837 家、荷蘭 222 家、法國 196 家,歐洲企業的平均壽命是40年。而中國歷史最長的企業是 1538 年創立的「六必居」,有 475 歲;其他有「張小泉」、「陳孝濟」、「廣州同仁堂藥業」、「王老吉」等,目前為止歷史超過 150 年的僅這 5 家企業,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才 2.5 年,集團企業也才 7 到 8 年。

日本企業如此長壽源自於他們的經營特徵,保護家業、不追求發展速度、集中經營以及獲得社會信賴。信賴及名譽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誠實與信用的土壤、尊重老練師傅的技術及熱情、終身僱用制度等等,都是日本企業長壽的秘訣。

雖然隨時代變化,不少概念可能在現代不太管用了。但是有一個日本近江商人的理念,「賣方、買方、世間 3 好」的精神,是早在經營學及行銷理念誕生前就存在。買賣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透過買賣讓世間更豐饒更幸福;賺錢只是結果,目的是共創更美好的世界(社會);行商終極的目標是創造共存共榮的社會。

要想如何與其他企業差異化以前,先想如何與他合作;對顧客的想法也是與其想如何搶奪敵對企業的客戶,會多想想如何與客戶相思相愛。

台灣老企業,也有值得敬重的行商精神
台灣也有很多老企業。例如昨天看到一篇〈維持傳統做法做米粉〉的報導(之後查到,是家叫「山川米粉」的第5代企業),他們堅持使用純米製作米粉,不摻雜玉米粉,因此得多花 5 倍的時間製作,但是靠米本身的粘性,不需要多添加其他會增加粘性的成分的「純米米粉」。(因為玉米粉磨過後,顆粒還是比較粗,粘性也不足,所以即使可以讓產量增加,但是需依賴其他成分才可以讓米粉凝結成條狀)

「好產品是可以幫人出一口氣的,所以傳承 150 年的老店未來還要再接續幾年幾代,莊國忠夫妻倆沒在計算。莊國忠:『幾年不是重點,我說精神比較重要,你能把東西做好,那才是重點啊。』東西做好,能昂頭挺胸地面對各種檢驗,老招牌就這樣挺過 150 年,傳承中這一家人還要努力讓消費者知道,什麼樣的食物才叫做美味又健康。」(引自:TVBS 新聞)

很多企業為了壓低成本,以玉米粉及其他成分來達到大量生產,是為了符合買方希望價格便宜的需求,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靠包裝隱瞞或讓事實模糊的行銷方式,就是捨棄了讓社會更好的信念。這就是「商業」與「行商精神」的差別。

行商精神,網路產業中再生
從如此競爭激烈的現代來看,這種想法老套了?

其實不盡然。在網路產業裡,那些工程師們都想去的網路公司,雖然沒有終身僱用機制,但是為員工花很多功夫,提供各種福利及工作 style,這些都是尊敬之意。若開發產品是社群相關的服務,不一定要去搶 Facebook 的客群轉到自己的服務,可以利用 Facebook 的功能讓你的服務更好更方便。

這種現在已經常見的 Mashup(混合性服務),是不是很像共創的精神?錢隨後而來,是不是也是很典型的網路經濟?

不過由於錢有時來的太慢,在撐很久後終於開始賺錢的企業可能會想快點回收,但往往在股票上市後,(如同改用商業邏輯思想)服務就變調了……。

這個還年輕的網路產業未來應該會繼續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不過有一天,說不定超過 100 年的網路公司出現時,會再度看到行商精神存活在此公司的理念。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5-10-24 04:47 AM , Processed in 0.1005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Ultra High-performance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Domain Registration | Web Hosting | Email Hosting | Forum Hosting | ECShop Hosting | Dedicated Server | Colocation Services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