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所使用的是傳統手機或智慧手機,相信你都一定曾在電視新聞或報章雜誌中,聽聞過有關手機爆炸的新聞,這類事件的發生,不僅使得手機持有者身家財產蒙受損失,連身體也遭受到嚴重傷害,手機這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又密不可分的高科技用品,究竟怎麼會成為了我們身邊一顆不定時的未爆彈呢? 事出必有因,手機當然不可能無故自爆,追究其環節,你會發現幾乎都與電池脫離不了關係,這當中除了使用劣質的副廠電池外,亦包括了不當的充電使用方式,不久前大陸傳出有位空姐因在充電時使用iPhone而觸電身亡的事件,還驚動蘋果公司主動出面調查,後續還因此推出山寨充電器的折價換新計畫,皆因人命關天,誰都不想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且現在由於手機電池容量的增加,與高容量行動電源的廣泛使用,也讓危機等級逐步往上攀升,如何安全使用及避免爆炸事故發生,其實我們可以從產品、規格及使用層面等不同的角度來加以檢視。 手機自爆的狀況與成因目前全球手機的數量之多,已經逼近於世界人口的總數,若以手機爆炸的新聞事件比例來看,雖然世界各地都曾發生過案例,但整體而言手機發生自爆的頻率並不算高,大概跟中樂透彩差不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爆炸事件並非都發生在名不見經傳的雜牌手機上,而是連Apple及三星這些手機大廠,都難逃爆炸陰霾牽連。 如果你現在所使用的手機,亦曾經是爆炸新聞事件的型號之一,其實也不用太過於杞人憂天,因為如果是源頭的手機設計有問題,那麼絕不可能僅有一件兩件個案而已,我們先從新聞事件的描述中來做個簡易分析,雖新聞媒體將其通稱為手機爆炸,但它其實有自燃冒煙以及爆炸飛散等不同形式,爆炸的發生時機也分成手機正在充電中、使用中或在待機休眠中等不同情況,然而其共同之處,就是首先發生燃燒或爆炸的部分,都是手機的鋰電池。 ▲電池短路所釋放出的高熱能,可將手機外殼熔到焦黑變形,使用不慎將造成嚴重灼傷或火災意外。
那麼為何爆炸的源頭均集中在電池身上呢?其實這與電池的材質有莫大關係,目前手機電池均為鋰聚合物電池,與行動電源常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兩者皆使用鋰元素作為電池正負極間的活性物質,僅差在電池內部電解質的不同而已,其優點為輕量化及蓄電力佳,但由於鋰的化學特性相當活躍,因此容易燃燒,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在製造電池會加入鈷、錳等其他元素加以抑制,並設計保護電路避免過度的充放,藉此提高鋰電池的安全性,誇張一點說,會爆炸本來就是鋰離子電池的特性,只是我們運用了許多手段跟技術來防止它的發生罷了。 既然鋰電池有這麼多道保護機制,那麼在正常情況下,要把手機用到爆炸,其實也沒那麼容易,國內移動電源產品之品牌商與製造商,天瑞企業能源事業部的吳聲增協理指出,手機電池或甚至行動電源之所以會爆炸,原因看似很多,包括像是購買到瑕疵品、電池內部損毀或老化、電池接口處氧化等等,但總歸一句話,就是電池發生了「短路」,短路會使得電流瞬間增大而釋放出高熱量,損壞電池結構並使得內部壓力增大至無法負荷,也因此絕大部分的手機爆炸,都發生在充電的時候,且現在智慧手機功能更多,為了提升續航力,電池也越做越大顆,萬一真的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所有鋰電型裝置均存在風險就算手機爆炸的主因在於電池而不在手機本身,但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就此寬心,反而更該是煩惱的開始,因為這意味著任何使用鋰電池的3C科技產品,都具有相同的危險因子,看看自己周遭吧!諸如手機、平板、筆電,相機,甚至越來越熱門的行動電源、藍牙耳機與喇叭等等,幾乎無一不是使用鋰電池來作為電力供應組件,但為何相較於手機而言,這些同樣使用鋰電池的裝置,卻鮮少傳出災情呢?這是因當中有部分機型款式,採取不可更換電池的設計,如平板電腦及藍牙喇叭等,經過原廠的安全性測試,所以較無使用來路不明鋰電池的疑慮,然而,並非採用原廠電池就可以高枕無憂,如2006年時,出於安全上的考量,Sony就曾在全球執行過「鋰電池自主更換計畫」,大規模回收並免費更換筆電鋰電池,品管甚嚴的日本大廠尚且如此,那些來路不明的副廠電池,豈不更令人擔憂,Canon亦在官網上圖文並茂列舉原廠與偽造鋰電池的細微差異,如果你手上擁有一個以上的鋰電型裝置,或許是該時候進行一次電池總體檢了。 
▲2005年起連續傳出多起使用Sony製鋰電的DELL筆記型電腦爆炸意外,,引起美日兩國高度重視,其後更在全球實施了大規模電池召回行動。 
▲經Canon官方確認,市面的確有偽造鋰電池存在,可能產生異常熱量、漏電、起火等事故,故直接在官網教導消費者正品與偽品的差異。 
▲在購買手機時,店家常會詢問是否要加購副廠配件包,雖然便宜,但這些配件的品質通常參差不齊。 
▲由於事故往往發生於充電之時,因此最好別在充電時同時使用手機,或是在無人或睡眠時進行充電的動作。
行動電源也暗藏危機以前外出時,我們通常會多準備一顆手機電池以備不時之需,但現在這種習慣已漸漸被行動電源所取代,一顆高容量10,000mAh以上的行動電源,不僅可以充飽手機好幾次,也可以同時為平板電腦充電,使用上比多帶幾顆電池要來得更加方便,也因此行動電源近來亦成為熱門的行動配件。 
▲現在的行動電源越做越精美,別被外型質感所迷惑,內部的鋰電池蕊心與保護電路設計才是重點。 一顆行動電源的主要構成部分為電路板及鋰電池蕊心,由於大部分廠商並不具有自行生產鋰電池蕊心的能力,所以會大量採購鋰電池蕊心後,再組裝成行動電源產品出售,雖然我們從體積上,可以大致研判它是使用鋰離子或鋰聚合物蕊心,但遺憾的是,就算加以拆解,一般人也很難判斷其所採用的鋰電池蕊心,究竟是不是大陸山寨品或回收電池,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當然會建議要購買有品牌信譽的行動電源產品,至少可以多一分保障,就算發生事故也不會求償無門。另外,根據行政院消保會在今年5月的行動電源抽檢結果,除額定容量誇大的情形相當嚴重外,這批產品也全都沒有「可再充電之鋰或鋰離子」的中文標示,對於這類3C產品不熟悉的人來說,可能就會忽略了行動電源其實與手機電池具有相同本質,也同樣會有爆炸的風險。 
▲搭載雙輸出的行動電源,電壓同為5V,電流則對應不同的行動裝置而有大小區別,正常狀況下,交互混充並不會造成危險。 
▲根據官方的抽檢結果,市面行動電源所標示的額定與最大放電容量的差異情況嚴重,遠超過能源轉換率所帶來的誤差。 
▲我們實際拆解一顆號稱有12,000mAh容量之無名行動電源,鋰離子電池上竟無任何工廠編號及標示,顯然來源不明以及容量有灌水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