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ALKS.CC

标题: ☆☆余德华全国版空间☆☆ [打印本页]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9 07:35 PM
标题: ☆☆余德华全国版空间☆☆
本帖最后由 余德华 于 2011-5-19 05:49 PM 编辑

旧楼

文告:抗议柔州‘五合一涨价’涨价

峇吉里国会议员余德华针对全国水价最高的柔州又再涨价表示不满,并批评联熹公用公司(Ranhill Utilities)垄断柔州水供的私营化政策。

第二波五合一涨价

余氏表示,柔州子民除了续7月16日第一轮'五合一涨价'之后,再次面对第二轮包括食水在内的'五合一涨价'。那吉政府有钱兴建摩天楼养朋党,却没钱津贴人 民买汽油柴油煤气和白糖;柔州天然资源丰富,也是国阵的堡垒区,也一样没钱津贴柔州子民买食水,并让柔州的水价高居全国第一,这些都是柔州人民愤怒的原 因。而处理柔州水务的州行政议员陈国煌还自诩柔州政府体恤子民,将联邦政府原订的水价从1.80令吉调降至1.65令吉(从21单位至35单位的)。

家用水价涨6.68~57%

相较民联执政的槟州,在11月1日未调整水费前,其家用水费每单位是0.31令吉,工业用水则是0.94令吉;柔州在未调整前水费前,家用水费每单位是 0.98令吉,工业用水则是2.93令吉,柔州的水费足足高出三倍。但令人遗憾的是,独立至今一直被柔州子民所支持的柔州政府,不但没有让柔州子民享有槟 州人的低价水供和雪州人首20单位免费水供,反而又悄悄的调高水价。现在柔州家用水费为1.05令吉,涨了6.68%~57% ;工业用水涨0.15~17%。

柔、槟二州平均水价比较(令吉/每立方公尺)

柔州家庭用水

(首35单位)

槟州家庭用水

(首35单位)

差异


柔州工业用水

(首35单位)

槟州工业用水(首35单位)

差异


调整前

0.98

0.31

310%

2.93

0.94

310%

调整后

1.05

0.37

280%

2.93

1.19

245%

涨幅%

6.68%

19%


0.15%

26%




柔州家用水价新旧之比较
旧算法


新算法


用量(单位)

每单位/先

用量(单位)

每单位/先

0-15

0.38

0-20

0.60

16-30

1.31

20-35

1.65

31-45

1.82

<35

2.96

46-100

2.20



<100

2.23




若考虑一个小夫妻两口组成的家庭,柔州水价爆涨57.90%。

柔州工业水价新旧之比较

旧算法


新算法


用量(单位)

单位/先

用量(单位)

单位/先

0-20

2.22

0-20

2.6

<20

2.96

<20

2.96


一个做小生意,用水量不高的小贩,其新水价涨幅为17%。

相较<2010年马来西亚水业指南>,全国家用水价平均为0.65令吉,工业水价平均1.32令吉来看,柔州的家用水价高出全国160%,工业水价则高出220%!

柔州与全国水费比较(令吉/每立方公尺)

柔州家庭用水

(首35单位)

全国家用水

(首35单位)

差异


柔州工业用水

(首500单位)

全国工业用水

(首500单位)

差异


1.05

0.65

160%

2.93

1.32

220%


‘联熹’垄断柔州水供

联熹公司公司是通过子公司柔佛水务公司提供柔州食水,并且有权每三年要求调高水价。柔州务大臣曾表示,享有30年合约处理柔州水供问题的联熹公司是最好的水 务专家,水供处理成本是全马最低的一州,但为何居銮县经常发生分区制水事件、柔州的水价之高为全马之冠。若以许多旧水管需更换,所以柔州水价特高,那为何 地域辽阔更需新水管铺设的砂、沙二州的水价依然低于柔州和全国平均值?柔州用水量仅次于雪隆二区,但柔州每日人均用水量只比全国的202公升仅稍高3公 升,考虑柔州是农业大州,农业用水比工商业用水本来就用得更多,因此并不存在提高水价以减少浪费的问题。余氏对这次的柔州水价又涨批评国阵政府推行的水供 私营化政策,其实只是'养肥'了朋党公司,就以雪州重组水供计划遭受联邦政府和2间私营化公司拒绝为例,水供成了国阵和朋党间一门生金蛋的鹅!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4/12/2010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9 07:36 PM
文告:要死几人方罢休?
就在部长答复后的一个月又三周,严重的死亡交通意外再度发生,而这次的死亡人数创下新高,达27人之多,比起10月29日意外的12人,这次死亡人数增加了15人。本人试问江部长,是否要等待巴士交通意外人数『突破』1%,联邦政府方正视这个课题呢?同时,就10月份的前两起巴士死亡交通意外,调查结果是否已经完结?何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除了吊销有关肇事巴士公司的部分执照,联邦政府又作出了哪些显著努力?

在新邦波赖通往金马伦滴15公里处发生了一起我若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巴士意外,直至今日,报道的死亡人数为27人,伤者10人。

对于这项巴士交通意外,本人表示无比痛心,事因本人曾在刚结束的上季国会中二度要求辩论并探讨在十月份发生的两起巴士交通意外,并在第二次提呈紧急动议时获得通过,这也是在野党所提呈的紧急动议破天荒首次被议长接纳并列入国会议程。

尽管如此,针对政府对频密发生的巴士死亡交通意外的危机处理意识,本人有所保留。

根据《会议常规》,援引第十八条提呈的动议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涉及公共利益、紧急性与特定事项。本人在2010年10月18日首次针对此事项提出动议时,议长以第18(7)(a)和(b)项否决了本人的提议。第18(7)(a)项阐明有关所提呈的动议带有趁机在国会发表演说之动机,第18(7)(b)项则阐明该事项已经在正在进行的会议期间被政府所解释。

如果针对议长在本人首次紧急动议的议决,为何在本人第二度提呈的紧急动议会被通过呢?难道发生在2010年10月10日的巴士意外,与2010年10月29日的巴士交通意外性质有所不同吗?10月10日的首起意外的死亡人数为10人,而第二起发生在29日的意外死亡人数为12人,两者除了死亡人数增加外,毫无差别可言。难道在本人首次提呈紧急动议时有『意图发表演说』之嫌,而第二次则不是?对于如此事关公众安危的大事,议长所作出之议决实令人费解。

在11月3日,本人的第二次紧急动议被接纳,并于当天下午4点30分进行辩论时,交通部长江作汉否决了本人所提议设立皇家调查委员会之建议,部长表示,交通部已经展开肇事原因之调查,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并无其急迫性。他同时也表示,巴士意外只占整体交通意外的1%。本人针对联邦政府的答复也已经使用两个论点进行驳斥。

一、巴士的搭客承载量大,同时乘客非驾驶者,乘客的安全非其个人可以控制。

二、如果巴士交通意外为整体交通意外的1%,客机意外更少,是否表示客机的安全无需关注呢?

就在部长答复后的一个月又三周,严重的死亡交通意外再度发生,而这次的死亡人数创下新高,达27人之多,比起10月29日意外的12人,这次死亡人数增加了15人。本人试问江部长,是否要等待巴士交通意外人数『突破』1%,联邦政府方正视这个课题呢?同时,就10月份的前两起巴士死亡交通意外,调查结果是否已经完结?何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除了吊销有关肇事巴士公司的部分执照,联邦政府又作出了哪些显著努力?

本人建议,首相纳吉应该以公众利益为考量,援引《会议常规》第11(3)款,召开国会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在2009年1月12日,前首相阿都拉也曾就以色列侵入卡萨地带的课题援引上述条款召开国会。如果政府对几千公里外的巴勒斯坦人的关切,本人表示无比激赏,然而,巴士死亡交通意外涉及的高伤亡数字不也该是联邦政府更需要关切的课题吗?

其外,这起死亡意外涉及了众多的外籍人士,势必引起国际媒体之关注,最终影响本国之旅游业。因此,为了表现首相纳吉领导的国阵政府真正『与民为主』,本人呼吁首相即刻召开国会,以便紧急辩论此事关公众安危之课题。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21.12.2010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9 07:38 PM
文告:麻行动党设‘赵明福’计时器!


左起:服务中心流动车队主任潘少青,柔州社青团政治干训局
主任黄益豪,柔州社青团长陈泓宾,峇吉里国会议员余德华,
新加望支部财政司家吉,黄胤忆。
麻县民主行动党活动中心联合柔佛州社青团,于农历新年除夕(2/2)举办了‘赵明福沉冤待雪’计时牌启用仪式,希望全国的民众在庆祝农历新年的同时,勿忘赵明福事件的悲剧,并能够继续秉持‘拒绝遗忘,坚持真相’,以表逹对我国政经文教界充斥着贪渎腐败乱像的厌恶。

民众和党员亲手制作

麻县民主行动党活动中心主任也是峇吉里国会议员的余德华表示,该电子计时器的制作是在热心的麻坡民众和党员的协助下,经过近半个月的亲手制作而完成。他感激这批麻坡的热心人士和党员在工作之余协助他完成这个计时牌。

勿推行鸵鸟政策

余氏表示,赵明福的例子绝非个桉。在1999至2009年内,共有2571人死于监狱或扣留所;而从2000年有9人被执法人员射毙,飙升至09年的89人。这些数据意味执法机关与人员成为暴力的共犯,转移了政治贪污腐败和执法无能的焦点。因此,他认同赵明福的事件一日不平反,每个国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赵明福、古甘或阿米鲁拉昔。同时,他对反贪污局的供証和验尸庭的裁决充满谎言和谬荒,批评那吉政府迟迟不肯设立皇家调查委员会,令国人对我国的执法和司法的腐败更加愤慨。

同时,余氏进一步抨击那吉政府仍旧欠缺诚意而逃避责任的态度,一厢表示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另一厢却默许总检察署上诉判决赵明福桉为自杀桉的举动:是不是要等到突尼西亚和埃及的苿莉花革命的浪潮冲击到马来西亚,国阵才认真的看待政治腐败的问题?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08.02.2011

麻坡行动党党员共同合作手工制作告示板

余德华及助理余德庆将制作完成胶板的装置作业

余德华与麻坡支部党员陈宝淼及社青团麻坡区团秘书颜
金汉(背对镜头者)共同协力完成灯泡的安装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9 07:39 PM
马华顏丰守驳斥传言‧“岭嘉灾黎不须买食水”
星洲日报/大柔佛‧2011.02.05

(柔佛‧麻坡5日讯)马华巴莪区会主席拿督顏丰守驳斥岭嘉灾黎须筹资购买食水的传言。

顏丰守是针对坊间流传设於岭嘉华小救灾中心因缺乏食水,以致灾黎必须筹资购买食水的说法,发表上述文告澄清。他指出,这些传言都是子虚乌有的指责。

他说,马华巴莪区会志工团早在1月31日已进入灾区发放物资,包括食水和乾粮。该救灾中心在村长陈平和的管理之下,也获得福利部及社会人士的支援,陆续为灾黎提供食水,从未间断。

他指出,外界流传救灾中心没有发放食水给灾黎的传言,是对志工团的诬蔑,希望民眾不要听信传言,要给志工鼓励与支持。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9 07:40 PM
文告:食水分配问题起争议,余德华与岭嘉村长掀口角

余德华等人于2月5日再次运载食水进入岭嘉灾区
峇吉里国会议员余德华于大年初二,前往麻坡岭嘉新村进行发放食水干粮等赈灾物资工作,就食水分配问题同岭嘉新村村长陈平和掀起口角。

岭嘉新村成孤岛

余德华表示,座落在麻坡河中下游的岭嘉新村,由于部份的地势较高,因此没有被上游昔加末冲刷而来的大洪水所淹没。但岭嘉新村因邻近麻河旁以致积水难退,成了一座孤岛。岭嘉新村共有88户人家因地势较高,因此决定留守当地坚守家园。余氏在除夕时,曾经视察过水位不断升高的岭嘉新村,发现该区的水位高度同2006年南马大水灾一样,因此水患的问题可能困扰居民将长逹一个星期。

受困村民未被列为灾民

由于岭嘉新村可能面对粮食淨水等供应吃紧的问题,余德华和行动党员在大年初二总共载送了42箱矿泉水、360包的饼干和500粒面包,在自愿警卫队的协助下,由小艇将上述物资载往岭嘉新村。在派发赈灾品的过程中,村民除了向余氏表逹无法过年和电供不稳定的苦楚外,也对淨水的供应面临吃紧感到担忧。部份居民被告知因为住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因此不被有关当局列为灾民。供水频频中断,村民只能利用雨水和预储的自来水。余氏针对这些村民没有被列入灾民,因此无法享有政府发送淨水的权力同岭嘉村长陈平和交涉。然而,陈平和以上述村民的屋子没有受水灾影响为由,拒绝发放淨水给村民。

国阵政策僵化


余德华在交涉不果后,决定载送更多的淨水在岭嘉新村。在热心的人士的协助下,余氏和党员在大年初三利用了4载货车,运载了100桶装有1900公升矿泉水到岭嘉新村。与此同时,陈平和村长也宣佈当局将对村民发放淨水。余氏针对岭嘉村民遭受不平等的待遇,批评国阵政策的僵化,致使同样受到水灾影响的村民生活大受影响。同时,余氏也针对这几天来发生的事件,对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表示反对党不曾参与救灾的言论呛声:反对党无论是在2006年南马大水灾还是这次的130大水灾,不但都有参与救灾工作,同时也对救灾工作表现积极!而根据岭嘉村民的透露,从大年除夕到现在,从未曾看到马华公会的部长或副部长们进入新村来救灾!

应修整交替道

余德华等人在离开岭嘉后,也随同行动党柔佛州组织秘书陈正春和青年团署理团长林永源到麻县另两个受水灾重创的玉射和坤兰乌汝视察和分派淨水。由于前往坤兰乌鲁的路段水患严重,有关当局在玉射前往坤兰乌汝设置了交替道。然而,位在油棕园的交替道,却因为路面狭窄,同时路面严重破损也令人诟病。余氏等人希望礼让县议会能够在规划和设置交替道时,事先进行修整,以避免险像环生的划面持续上演。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6/2/2011

左起:社青团柔佛州干训局副主任陈志佳,蒲来区支部组织秘书
杨文明,行动党全国组织秘书伍新荣,岭嘉村长陈平和,社青团
柔佛总团长。照片中村长与行动党赈灾队伍发生口角。
村民向余德华申诉村长的霸道行为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9 07:43 PM
文告:要求政府对灾民的协助应该一视同仁

水道局快艇引起的波浪导致附近小艇摇摆不定
峇吉里国会议员余德华对本次南马大水灾多次深入灾区所获得的回馈,要求政府对灾民的协助应该一视同仁。

坚守家园灾民不获救济

余德华表示,班萃和岭嘉等地区坚守家园的灾民都曾多次透露没有获得来自政府的援助,而必须自行购买粮食淨水而感到失望;特别是班萃的居民,还必须面对政府部门的救援快艇高速行经班萃,致使家门严重损坏而感到愤怒。许多坚守家园的村民一样是灾民,政府应该考虑灾民坚守家园的原因,在派发物资的工作上以收容中心的灾民标准来协助村民。余氏指出,而将从2次的南马大水灾看来,军警并没有协助灾民看守家园,这表示村民的行为情有可原。

勿藉救灾激化族群矛盾

余德华指出,灾民对政府在2006年大水灾的善后工作表现仍感耿耿于怀。特别是华小灾后后课的清理工作,完全是由校方、董事、家协和村民来负责。然而,许多村民其实本身也是水灾的受害者,除了没办法过年,还要协助清理学校,更要整理家园,这无疑让村民们疲于奔命!余氏表示,灾民的善后工作不应成为政治的战场,政府应该公平协助各受灾单位,勿藉救灾工作来激化族群予盾来争取选票。

儘速而公平的发放救济金

余德华同时也表示,这次积水其实较06年高近一尺,而灾民的损失也更加严重。政府也应儘快发放救济金的机制,并全面的调查灾民的损失,并确保救济金和赔偿是进入灾民的手中,避免‘干捞’和‘驳仄’的事件再度发生。此外,余氏也希望政府对于在水灾中协助看守家园、疏散灾民和义务载送灾民的村民或志愿人士,他们牺牲了和家人过年,而选择默默付出的无私行为,给予表扬。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8/2/2011



快速掠过班卒灾区的政府快艇



政府快艇快速行驶引起的波浪冲击班卒镇的店屋,导致屋门敞开,
玻璃劈裂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9 07:45 PM
余德华岭嘉村长配水口角:陈平和斥炒作 食水公平派民

陈平和村长展示,拍摄余德华要回11箱
矿泉水搬上车厢的照片
东方日报 南马新闻 09.02.2011

余德华岭嘉村长配水口角
陈平和斥炒作 食水公平派民


(麻坡8日讯)因矿泉水分配问题,岭嘉村长陈平和与各吉里区国会议员余德华引起口角,前者坚信公道自在人心,并形容余氏是自导自演,博取宣传。

陈平和说,设在岭嘉华小的救灾中心,接获各界人士所送来的矿泉水与饼干等都一一分发给灾黎,包括没水喝的村民。

「余德华一行人在当天中年抵岭嘉华小华裔灾民处,送来11箱矿泉水,过后离开救灾中心,约下午1时再返抵岭嘉华小时,却向我索回原先交给救灾中心的11箱矿泉水,让我感到纳闷。」

他透露,隔天,来自新山的热心商家运来矿泉水及食油,暂解灾黎及村民饮用水的问题。今天罗里能通车后,水务局载水罗里今日下午开抵岭嘉派水给村民使用。

「其实年初二自来水才中断,村民尚能有余水在用。」

陈平和是今日针对与余氏争执配水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作出澄清。

余批挂贺年布条

他说,最令他不满的,是印有国阵标志向华裔灾黎与村民拜年的布条,挂在岭嘉华小救灾中心,竟被余德华干涉并批评贺年布条不应张挂在救灾中心。为此他与余氏即发生口角,两人争执约10分钟。

「隔天民主行动党文打烟区州议员魏宗贤一行人,也到岭嘉华小灾救中心慰问灾黎,态度亲切,并向我及工作人员了解灾黎及村民食水等问题。」

他强调,为灾民服务是救灾委员们乐与协助的事,只要是真诚为灾黎送温暖,不分党派一律欢迎。

另一方面,他披露,今日岭嘉水灾区最深处是5尺,水位逐渐下降中,通过该镇大伯公庙大路罗里及四轮驱动车可行驶,相信水位消退后,可恢复通车。

「救灾中心原有86户,共有418名灾黎,今天有7户家庭.,计20余人已经返回家园洗洗刷刷,回家过年了。」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9 07:46 PM
文告:人手运载两千公斤物资至灾区只为博取宣传?

在事件发生后,我们再度前往灾黎收容中心时,村民当场指责村长的不是。
(中间蓝衣为陈平和村长)
有关岭嘉村长陈平和在2011年2月8日发表有关本人以配水博取宣传一事,本人深表遗憾并发出以下文告作为陈村长未说明的部分作出补充。

首先,陈村长指出的时间有误差,行动党赈灾队在中午于巴莪训蒙华小灾黎收容中心发放物资后,于大约接近下午三时才抵达岭嘉灾区高地,而非陈村长所指的下午一时。

第二,在赈灾队协同岭嘉村民将食水物资运抵岭嘉华小灾黎收容中心后,众人发现挂有国阵标志的贺年布条并揶揄:如何能在公众设施内张挂带有政党标志的布条?此时,陈村长由作为赈灾物资储藏室的课室冲出来并大声斥骂:『这布条是我挂的,你们想怎样?』,同时还说:『我们不需要你们的物资,你们可以全部拿走!』

由于赈灾队此行为解民困,同时时逢新年佳节,不宜争吵,因此本人领众打了圆场即步行离开收容中心,顺便巡视和访问灾区村民的需要。

第三,本人在岭嘉灾区临时码头聆听了那些不被列入为灾黎的村民的申诉后,发现村内大量民众缺乏饮用食水,因此决定把这批『不受欢迎的物资』优先发放给这些村民。大约在下午四时,村民义务将轿车驶入收容中心,并将赈灾队运来的饮用水取走。在陈村长展示的手机照片中的汽车即是来自村民的私家车,而搬运食水的人士也是陈村长所认识的村民,何来陈村长所谓的『余德华一行人向我索回原先交给救灾中心的11箱矿泉水』?

第四,在理解村民的需要后,翌日,本人再度组织赈灾队,并准备了100桶逆渗透水,每桶19公升,其重量相等大约19公斤,总重量为接近2000公斤的食水,动用了三辆重型车辆及10位党员和义工全数搬运入岭嘉灾区。倘若如陈村长所言:『其实年初二自来水才中断,村民尚能有余水在用』以及本人是为了博取宣传,为何行动党赈灾队需要劳师动众,迅速的将2000公斤的物资运入灾区?难道对本人申诉缺水的众多民众在撒谎?况且,如果本人要博取宣传,大可在每箱物资上贴上我党标签,然而,行动党赈灾队并没有这样做,也不需这样做。

在2月9日,行动党赈灾队在进入岭嘉灾区逐户分发食水桶的当儿,大约在上午十一时,村民告知本人,村长决定发放食水给不被列入灾黎的受困村民,而非陈村长所说的『接获各界人士所送来的矿泉水与饼干等都一一分发给灾黎,包括没水喝的村民。』。

以上是针对陈村长在其记者招待会中没有提及的部分,本人在此作出补充。同时,相关事件的照片辑和说明也已经在日前上载至本人的面子书,在场也有数十名民众和赈灾队目击整个事件。

陈村长必须理解,岭嘉不在本人选区范围内,然而身为人民代议士,服务人民不分区域,视为己任。然而,陈村长为一村之领袖,所言如有颠倒事实,往后还需面对村民。

民心不可逆,民意不可欺,民怨不可积!陈村长不可不知矣。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09.02.2011


将早前由行动党赈灾队运抵的矿泉水取走分发给没列入为灾黎的村民
翌日,行动党赈灾队迅速将2000公斤的食水运送到岭嘉灾区
余德华逐家逐户巡视,以确保每户人口能获得足够的食水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2-17 10:14 AM
文告:补选时只见锦上添花,灾难时不见雪中送炭


余德华在2月2日(大年除夕)巡视巴莪技术训练中心(IKBN)的灾黎收容中心。
在与灾黎的交谈中,发现有者已迁入中心数日,却未获得床垫或草席。

峇吉里国会议员余德华今日表示,在加腊士和丁能频密亮相的神秘组织——『一个大马』组织,尽管在这两场补选中大派赠品和举办奢侈晚宴,出手无比阔气,然而,在丁能补选后发生在南马各地的大水灾,灾黎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却不见『一个大马』组织影踪!

在2011年1月30日开始降下的倾盆大雨,导致昔加末,拉美士等地陷入汪洋。在接下来数日内,麻河上游两岸,峇都巴辖,永平和新山各地也惨遭水患波及。在这次的南马大水灾中,柔佛州灾黎人数达两万人之多,单就麻县而言,灾黎人数为一万人,而受灾范预估围超过一千公顷,可用耕地受灾范围为五百公顷,人民财物损失于2006年大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在水灾期间,当灾黎收容中心中灾黎渴望来自各方的援手时,作为推动『一个大马』理念的『一个大马』组织却仿佛消失在空气中。在对比该组织在上两场补选时热情款待选民,大摆宴席、分发礼物、劲歌热舞的比较下,大水灾灾黎却连基本的卧具和食水也极度缺乏。

根据该组织负责人阿莱斯林(Aloysious Lim)的说法,该组织是为了推动首相纳吉的一个大马理念而成立。如果林氏的做法是为了仿效首相纳吉的『一个大马』理念,是否『补选时只见锦上添花,灾难时不见雪中送炭』也是『一个大马』的理念呢?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11.02.2011

『一个大马』组织在丁能补选投票日前夕举办的大型晚宴中,充斥着琳琅满目的各类奢侈奖品。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3-1 11:49 AM
文告:对土权备忘录的表态
麻县土著权威组织(简称土权,PERKASA DAERAH MUAR)主席阿都嘉化(Abdul Ghafar Mohd. Said)联合麻县马来商贩公会(Persatuan Peniaga-Peniaga Melayu Daerah Muar)于2011年2月22日向麻坡市议会(Majlis Perbandaran Muar, MPM)提呈了一份备忘录反对华社提出的两项建议,一、搬迁丝丝街夜市,二、建立麻坡舞龙地标于三角埔。阿都嘉化也在备忘录中恫言:「市议会应正视巫裔社群和回教的权益,不能隨意被其他族群欺压,並要求市议会妥善解决问题,避免课题进一步延烧而影响族群的情绪,该会更不希望513事件重演。」

在麻县,土权向来鲜少发出言论,昨天它向麻坡市议会提呈的这份所谓的备忘录可说是今年开年以来的头一炮。针对土权呈交给市议会的备忘录中所提及的上述两项课题,本人表示困惑:

一、根据阿都嘉化的说法:该组织接获投诉,指商家向市议会建议搬迁搬迁丝丝街夜市至其他地点。在一个民主国家内,无论是土权或马来商贩公会,身为非政府组织的一员,提出其对政策的看法并无可厚非,同理,商家或个人也可以向有关当局发表其看法。然而,土权及马来商贩公会在提出『反对搬迁丝丝街夜市』的课题前,是否已经咨询了代表麻坡市内商家或华团的其他非政府组织的看法?是否这些代表了华社或华商利益的组织对在丝丝街夜市的设立感到不满?

根据本人对这个课题得理解,几乎所有华社组织都对这个夜市计划表示欢迎,甚至本人在2010年9月3日的文告中也对此计划表示支持。尽管如此,我们却也无法阻止一小撮民众发表其个人意见。而土权身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它应该对其他同等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或执政当局的政策或建议提出看法,而非对个人或商家的意见提出反对,因为土权的做法等同将自己降格为只懂得攻击少部分民众的言论,却无法针对代表大部分民众意见的民间社团。

二、麻县土权也在备忘录中反对在麻坡市中心兴建舞龙地标,它也同时建议把地标建筑在其他地点包括乡区。当在场记者问及其反对原因时,阿都嘉化却无法具体说明。土权在这一课题上仿佛就像个无知的小孩般的啼哭吵闹,可是却无法说明原因和目的。身为一个公民组织,在提交备忘录时必须严谨的作出调查论据,同时在其内容中解释其中理由。然而,土权却连最简单的理由也答不上来。

可是,本人对于土权的这项建议仍表示欢迎,因为麻坡市并不需要建立舞龙地标,甚至就连建筑该地标在其他非城市的地点也不需要,因为作为表扬麻坡舞狮在世界舞台的荣耀,我们只需要一座舞狮地标的设立,而不是舞龙地标。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23.02.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3-1 11:53 AM
文告:慕尤丁的『一视同仁』论
副揆拿督斯里慕尤丁(Haji Muhyiddin Yassin)在2011年2月20日出席在训蒙华小举办的团拜活动中表示,政府皆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小学。同时,他也向在场的华社领袖表示,教育部每年耗资18亿令吉缴付(给予华小和淡小)师资薪资,同时转头反问台上华人领袖「是你在支付吗?……是我在支付!」。

对于拿督斯里慕尤丁在一场农历新年的团拜活动中,对着众多地方华社领袖发出如此言论,本人表示震惊。

首先,华文教育,尤其是华小长期不获联邦政府的注重是众所周知之事。就以2011年度财政预算案而言,副教育部长莫哈末卜艾(Mohd Puad Zarkashi)表示,教育部所发出的357亿令吉拨款中,其中行政开销高达293亿,发展拨款则是64亿。在教育部64亿发展拨款中,国小囊括了96.1%或60亿8600万,只余3.9% 或区区2亿5000万于全国的非国小。所谓的『非国小』包括了华小、淡小和宗教学校,如果根据这笔拨款平均分配,各源流小学可得1.3%。

如果根据此最新数据,本人只能对拿督斯里慕尤丁的这番言论作出两项假设:

一、拿督斯里慕尤丁无法理解简单的四则运算(Four Arithmetic Operations),因为连96.1%和1.3%之间的强烈对比也无法区分的人,无法胜任教育部长这个职位。

二、拿督斯里慕尤丁明明知道在2011年度的教育总财政预算中,只对非国小的各源流小学播出仅有的1.3%,可是却公开在华社领袖举办的团拜活动中直呼『政府皆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小学』,对那些在非国小受教育的人民而言,是一种欺骗行为。因为其诚信度受到质疑,因此无法胜任教育部长这个职位。

拿督斯里慕尤丁贵为副首相,同时身兼教育部长之重要职位,他理应明白,政府缴付给任何部门的公务员的薪金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公务员为政府雇员,而雇员工作为雇主工作,理应获得酬劳。如今,拿督斯里慕尤丁强调教育部每年耗资18亿令吉缴付(给予华小和淡小)师资薪资,难道教育部可以不缴付薪资给这些华小或淡小的教师吗?如果这些教师所获得的薪资为理所担当,拿督斯里慕尤丁的这番言论到底想要暗示什么?

更甚的是,拿督斯里慕尤丁竟然说出:「是你在支付(华小和淡小的薪资)吗?……是我在支付!」。

以上谈话出自归为教育部长的拿督斯里慕尤丁的口中,尤其令人感到刺耳非常。稍微有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拨款来自统一基金(Dana Persekutuan),而统一基金的来源,来自人民缴付的各项税务,总而言之,所有来自于联邦政府的任何开销,均来自于人民,而不是来自于任何部长的银行户口。身为政府,其责任即是妥善管理这笔基金。然而,拿督斯里慕尤丁却反问人民是否是他们在缴付这些教师的薪资?的确,由行政技术角度而言,教员的薪资的确由教育部长所授权,可是他并非是这笔钱的拥有人,他仅是人民赋予他权力下,执行管理该部门的各项事务和资金吧了。

如果拿督斯里慕尤丁所发出的言论真如他所言那般,我吁请他出示他的银行户口,以证明全国华小、淡小和宗教学校教员的薪资的确由他支付,而并非由联邦政府所支付。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24.02.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4-14 06:03 PM
文告:峇都巴辖境内保护林疑被非法滥伐

2011年2月22日余德华国会议员接获居民投报,指位于峇都巴辖以北的民鲁山(Bukit Bindu)森林保留区疑有非法伐木活动的发生。
伐木地点坐标位置

余氏在接获有关投诉后联合行动党彼咯支部副秘书张敬良前往该地点进行视察。

涉及非法伐木的地点的地点隐秘,位在上述森林保留区边缘地带,四周为油棕园及果园,寻常人等甚难察觉。

在进入该地点后,余氏等人发现被破坏的原始森林面积大约有十几公顷,并发现有两条疑为为了运载木桐而开辟的山路。

疑为非法伐木的地点
疑为运载木桐而开辟之山路
在山路旁发现有一条水管,疑为引导山水充作附近园丘或农场的农业用途
该地点也发现了俗称为『码头』。疑为清理木桐枝叶的空地。当时余氏并未发觉任何木桐,唯见到满地的木块,木块皆已切割成小块状。
余德华和张敬良在疑为非法伐木地点的边缘地段发现作为收集木桐的『码头』
余德华拍摄于堆满碎木块的山溪边
伐木地点刚好位于一条山溪间,图中可见山溪已经逐渐干枯
根据余氏向附近居民的理解,该地段的伐木作业大约在去年年尾展开,涉及木桐运送路段的多位土地持有者也获得前述伐木业者的一些『费用』。

余氏在离开该地点时,在附近油棕园内也发现一架装有夹木装备的神手,预估此神手和该地点的伐木有关。

夹木机上写着『什么都好』,是否意味着伐木者对待珍贵的森林资源的心态?
针对此事,余氏已在翌日前往新山柔佛州森林局递交公函,内容要求该局解释是否曾发出准证允许在该地点进行伐木开垦作业,然而事隔两周该局尚未回应。

余氏表示,对于森林局的反应感到极度不满,根据余氏在较后进行的调查发现,该地点的伐木作业依旧还在进行中,这显示出该局执法单位行事上的缓慢。

余氏重申,非法伐木事件的层出不穷,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而滥伐森林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进一步加剧了柔佛水灾的频密度和严重性。一般的非法伐木业者,甚至能在一、两周内将上百公顷的森林砍伐一空,然而,森林局在接获公函后,却使用了近半个月无法回覆。如果以如此的工作效率,试问柔佛州森林要如何保护?

余氏表示,如果州森林局无法交代此事,他将会在下周的国会中继续跟进,以制止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因为个人的贪婪而毁于一旦。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03.02.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4-14 06:05 PM
文告:森林保留区内采矿,还能叫森林保留区吗?



余德华国会议员在2011年2月6日接获投报,指有关在峇吉里路9英里处的变压站附近有人进行非法伐木活动,于是决定展开对麻县北亚依淡永久性森林保留区(Hutan Simpanan Kekal Ayer Hitam Utara)边缘地区的一系列调查。余氏在对所调查的几个地点进行坐标定位时,无意间发现在位于峇吉里路(Jalan Bakri)18英里处,以北大约2.5公里的保护林范围内发现一个『大洞』(坐标:2°02'05.81'' 北纬,102°49'12.47'' 东经),于是决定深入保护林范围内对此可疑地点进行调查。



余氏在进入该地点后,发现出入的重型卡车异常频密,根据估算,每五分钟至少有一辆运载红泥的重型卡车出入该地点。该地点深入保护林内地中心,并由一条红泥路链接至保护林区外。该红泥路两旁的长形湖泊相信是来自于填泥建路后渗透积存的泥炭沼泽(paya gambut)所形成。








根据余氏在现场的视察发现,这个面积大约为50英亩的空地布满水池,水池的水源来自于周遭的沼泽。该水池水质污浊,相信是作为清洗泥沙只用。空地中央设有抽水机和水泵,以作为冲刷泥沙之用途。余氏也发现,沉淀在上述水池中的泥沙最终由挖泥机挖取载入卡车内。


余氏也在该地区范围不远处的另一地点发现类似挖土作业(坐标:2°02'43.69'' 北纬 102°51'13.57'' 东经),同时发现在该地点有两个水池,可是并未发现任何水泵或抽水系统。




针对以上两个地点的发现,余氏在2011年2月23日及24日,分别前往麻县土地局(Pejabat Tanah Dearah Johor)及柔佛州森林局(Jabatan Perhutanan Negeri Johor)以进一步了解该区的商业活动。唯前述两个部门的总管拒绝透露任何资料,只表示会根据余氏所携带的公函内容而答复。

森林局的回覆

根据柔佛州森林局的回覆内容显示,确认了坐标为2°02'05.81'' 北纬,102°49'12.47'' 东经的地点为一个铝矿开采区(Pajakan Melombong Bauksit),矿场的土地编号为 PTD 1935,MK。该局也在答复中表示,该条通往矿场的道路准证是由该局所发出给一家名为GENERASI KARISMA私人有限公司,准证编号为JU/PJ/1/07。该局也表示,柔佛州政府发出宪报,该矿场已经由北亚依淡永久性森林保留区划分出来,因此该地点不在该局管辖范围内,并由柔佛土地暨矿物局(Pejabat Tanah Dan Galian Johor)直接管辖。

与此同时,该局也表示,北亚依淡永久性森林保留区已经在2008年的州行政会议中赞成将该森林保留区建立为湿地公园(Taman Negeri Paya Gambut)。

对于坐标:2°02'43.69'' 北纬 102°51'13.57'' 东经的地点,该局表示该地区非森林保留区,可是,该局表示会进行进一步调查。

荒谬的环境规划

余德华对柔佛森林局的答复表示震惊和困惑。北亚依淡永久性森林保留区是麻县境内唯一的湿地,麻县以南的数条主要河道的上游也起源于该森林。如果该保留区被破坏,可能会导致湿地作为雨水缓冲的作用消失,进一步造成雨季时麻县南部的河道泛滥。

再者,在森林保留区划开一大块区域作为采矿用途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因为该矿场并非在森林保留区边缘,而是中心点。在加上深入该矿场的道路,已经穿梭不断的重型卡车,实际上已经对该森林保留地造成极大的破坏。

同时,矿场内使用来冲刷泥土的水源来自于该森林内的湿地积水,此举已经造成森林内水源的严重破坏和污染。

令人讽刺的是,柔佛州政府竟然还计划在该区建立一个湿地公园,如果上述破坏已经造成,即使将整个保护区宣布为州公园也已经无济于事,而只不过是门面功夫,于真正的环境保护毫无相干。

余氏也向接获来自于该矿场3公里外的居民的申诉,表示不断听到来自于森林的机械操作的噪音。

根据上述理由,余氏认为,柔佛州政府必须解释为何能够在该森林保留区内进行挖矿活动的同时,不会对森林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民鲁森林伐木事件

余德华在2011年2月23日发表有关发生在民鲁森林保留区(Hutan Simpanan Bindu)的可疑伐木活动后,柔佛州森林局已对此事回覆。该局表示,坐标为2°02'05.81'' 北纬 102°49'12.47'' 东经的地点非森林保留区,然而,该局表示会进行进一步调查。

余氏对该答复表示不满,因为该区被砍伐的木桐皆已经划上三条红线(森林局对保留区所作的禁止砍伐的标记),而附近居民也陆续向余氏投报该区在这两周来的伐木活动依然活跃。

针对此点,余氏对森林局的答复存有质疑和办事效率。余氏也表示,会继续向联邦政府环境部要求有关地点的详情,并要求有关部门彻查这个地点。


巴莪垃圾场环评报告

余德华在针对公众对这份在2011年2月初发布的巴莪垃圾场环评报告反应冷淡而发表意见。

余氏认为,该详细评估报告共一千多页,同时阅读者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才能充分报告内容。而这份只共在麻坡市议会行政部接客厅、柔叻区彭古鲁办公室及巴莪乡区图书馆公开展示的报告,试问一般人如何能在办公时间内阅读完毕,更何况是理解内容中的科学术语?

此外,该环评报告的价格昂贵,当局也为提供完整的数码版的下载,而在环境部网站中也只提供了该报告的简述。

余氏呼吁麻坡市议会应该主动召开介绍会,并邀请专家使用非技术性语言向民众解释该垃圾场的运作,同时,也应该无条件的提供该报告的完整数码版供民众下载。

针对此环评报告,余氏已在2月初通过美国环境专家对该报告进行调查,并会在听取其意见后决定进一步行动。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06.03.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4-14 06:06 PM
文告:麻市议会从未提呈建议书,文打烟车站搬迁遥遥无期

在《麻县发展大蓝图》中,新巴士总站地点设在麻坡外环公路(Jalan Pintas Muar)旁,有效舒缓麻坡市内的交通情况

余德华国会议员在向房屋暨地方政府部质询有关文打烟巴士总站(Terminal Bas Bentayan)搬迁计划的进展时,该部竟然表示至今未接获有关建议。

余氏是在2011年3月14日在国会下议院的口头质询中询问该计划的进展,房屋暨地方政府部的书面答复中表示,该部可进行这项被列入《2005年地方发展蓝图》(Pelan Perancangan Tempatan 2005)中建议的巴士总站搬迁计划,唯需通过地方政府(PBT)向该部提呈建议书后方可进行。该部的答复中也表示,至今未接获任何来自麻坡市议会的任何建议书,因此,无法答复余氏质询的有关费用和所在地点等问题。

市议会从未提呈建议书

余氏对于该部的答复内容表示惊讶。他表示,这份分为上下册,总页数为441页的《麻县2002-2015年发展大蓝图》(Draf Rancangan tempatan Daerah Muar 2002-2015)的发表年份为2002年,出版至今已经9年,如果房屋暨地方政府部的答复正确无误,这也即表示了这9年以来麻坡市议会从未对文打烟巴士总站做过任何计划,也未提呈相关建议至联邦政府。

改道治标不治本

麻坡市区的交通拥挤现象逐年恶化,麻坡市议会也不断的使用改道和封闭部分道路以改善这种情况。然而,道路的拥挤情况依旧无法舒缓,主要原因即出在车辆的数量不断增长,而原有的公路长度依旧保持不变,试问改道有如何能改善麻坡市区的交通情况?

此外,麻坡市区的道路建设发展已经饱和,除了加宽公路外,几乎无法再进行任何改善,因此,交通疏导的唯一途径即是通过转移公共交通枢纽的地点至市区以外地点,以把车流引导出麻坡市区。在《麻县2002-2015年发展大蓝图》中的外环公路设计功能原本就有前述目的。然而,外环公路启用已经5年,而连载相关发展的巴士总站却了无音讯。
计划中搬迁至沙巴莪(Sabak Awok)的巴士总站概念图
地方政府管理的灰色地带

尽管各州市议会(Majlis Perbandaran)和市政局(Dewan Bandaraya)皆由联邦政府的房屋暨地方政府部直接管辖,尽管如此,在行政上却涉及州政府权限重叠,而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原则上市区的发展和拨款直接来自联邦政府,而地方政府则是在人事、设施和财务上进行管理。如果根据以上原则,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者皆犯下了行政错误。

房屋暨地方政府部不可能不知道这份《麻县2002-2015年发展大蓝图》中有关巴士总站搬迁计划的存在,知道却不检讨,是为监管不力。麻坡市议会是这份大蓝图(除了市议会管辖外的麻县县署)的执行者,这9年来却未提呈相关建议,以让该部进行讨论,知道问题却不说出问题,是为知情不报。

身为一个负责任的市议会,余氏呼吁麻坡市议会即刻亡羊补牢,向联邦政府禀报相关交通问题和巴士总站的搬迁计划,同时,市议会也必须先坡众解释,为何长达9年时间内未优先处理这项影响麻坡市民的课题?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15.02.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4-14 06:07 PM
文告:趁首相莅临麻坡 呈交陈情书竟遭挡驾

点击阅读马来文版

余氏为了确保首相亲自阅读陈情书,不顾身边保镖的阻拦,左为一脸不悦的柔佛州务大臣阿都甘尼
首相于2011年3月26日早上莅临麻坡,作为其一系列全马寻访的一部分。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也趁此机会,在首相拿督斯理纳吉路经麻坡大巴刹时,向他递交了一份有关麻坡的民生基设课题的陈情书,希望这些悬而未决的课题可以在首相到访时一一澄清,并希望首相可以本着走访全马的承诺,让这些课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尽快解决,而不辜负选民的意愿。

然而,在余氏趋前欲把陈情书呈交首相时,却被首相保镖拉扯,并警告余氏不能靠近首相,如有陈情书可由保镖代交。尽管如此,余氏依然坚持亲手移交该公函于首相,并确定首相放开阅读后方离开。

余氏在较后表示大感不解,此番首相到访,其目的为接近民众,而身为本坡人民代议士,为民请命而递交陈情书于首相阁下,然而却被其保镖挡驾。试问如果人民代议士在接见首相时已获如此待遇,一般民众有如何是好?

首相的随从保镖声称可经由他们代交,并警告余氏不得亲近首相,必须远离主人席,余氏认为此举已违背了首相寻访全国各地理解民瘼之目的。视察民瘼,首先必须从当地各级官员,包括人民代议士之汇报,再亲自微服出巡,观察民情,方可理解各地民风民怨。如果民生课题之陈情书可由他人代交,试问此人可否对未注明于陈情书中的种种情况加以说明呢?既然如此,首相无需全国寻访,只需派驻保镖到全国收集民间的各种陈情即可,何必劳师动众而又不听取民意呢?

以下为陈情书内容之中文版:



左蓝衣者为首相保镖,右白衣者为乡村发展部长沙菲益的助理,正在告诫余氏不能靠近首相,只能由他们转交陈情书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26.03.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4-14 06:08 PM
文告:内政部应使用保家信邮寄申请结果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余德华在最高元首御词演讲中,针对申请入境者五年未接获内政部回函一事,向内政部质询。

内政部在2011年3月24日对该课题的答复中表示,该部在2009年推行《关键表现指数》(KPI)后,09年已经处理了16,612宗由2001累计至2008年的案件,在2010年,该部处理了1,350宗2009年至2010年的申请及投诉。

根据内政部的答复,入境申请(Pehohonan Permit Masuk)需通过全马任何一间移民局提出,如果该申请被拒绝,申请者可在30天内提出上诉。尽管如此,内政部表示无法确定申请结果的正确日期,唯表示会在一年内处理该申请。

余氏表示,在他的服务中心接获的一起个案中,申请者在2005年提出申请,可是每每向本地移民局询问有关申请时,所接获的答案竟然是叫申请人回家等候消息。因此,申请人完全无法知晓申请的程序进行到什么程度,只能在家苦苦等候。

尽管在该个案中,余氏获得内政部的答复表示该申请结果已经在2009年以信函的方式邮寄给申请人,然而,申请人却至今未接获该信函。

余氏认为内政部在处理外籍配偶和合法入境申请的事宜中未尽理想。因为申请者在不获申请结果公布期限,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不断的前往有关部门询问申请结果。虽然内政部有使用信函的方式通知申请人,然而我国的邮政系统未能保证该信函可成功邮寄到申请人手中。因此,余氏建议内政部,针对公民权、永久居流权、入境申请等等重要的通知,应以保家信或快邮的方式,以确保申请人收获申请结果,避免申请人浪费时间无谓的来回移民局询问申请结果。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2011.03.3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4-14 06:09 PM
文告:外环公路修复工程再度展延,工程部理由牵强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余德华在最高元首御词辩论中,再次提出有关麻坡外环公路的课题。

余氏质问工程部,为何再度延长麻坡外环公路承包商联熹公司(Ranhill)有限公司的误期赔偿(Liquidated & Ascertained Damages,简称LAD)期限。根据余氏在2010年10月28日获得的有关应询答问中,工程部表示已经把该承包商的误期赔偿的期限延长至2011年9月27日。

工程部解释,有关承包商对此事项表示出其『积极的程度』(tahap kesungguhan),因此,该部认为应该给予延期通融。此外,工程部也补充,此次延期,已经将该承包商在2010年尾因设计返工(abortive design)而遭工程局拒绝其设计方案的纠纷考量在内。

该部的答复中也说明,至2011年3月15日为止,外环公路的实质修复作业进展缓慢,至今只完成了60%工程。因此,该部已经屡次向该承包商发出警告信,以督促加快工程进度。

该部最后表示,倘若该承包商无法如期在2011年9月27日完成该部所指示的修复作业,工程部将遴选第三方(third party)承接该修复工程。

余氏对工程部的这份应询答问的内容表示困惑,因为该部已经不止一次延长联熹公司的误期赔偿期限,早在2009年期间,该部首次延长该期限至2010年9月27日,如今再度展延至2011年9月27日。

在2009年11月9日的预算案辩论中,余氏也曾重复的质询有关部门关于麻坡外环公路的修复进展,当时工程部副部长拿督沙兹曼(Dato' Shaziman bin Mansor)曾加以保证,联熹公司是一家有信誉的大型承包商,海内外皆有事业,因此,为何保护公司声誉,该承包商会在外环公路的修复事宜上处理妥当。然而,事隔一年六个月后,修复工程依然一筹莫展,工程部一再的保证已经毫无公信力可言。尽管工程延长的费用将一律由联熹公司支付,可是麻坡市民却必须忍受超过五年,而至今未能享用一条完善的公路。这无疑的显示出国阵政府为了维护朋党利益,完全将关乎麻坡市民的基本需求置之度外。

余氏也曾在2011年3月27日,藉首相莅临麻坡寻访之便,向后者呈交了一份请愿书,内容要求首相关注麻坡外环公路灯光照明不足的情况,并要求联邦政府在外环公路沿路架设路灯。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01.04.2011

附录:

余德华国会议员由2008年至今对外环公路路况欠佳而在国会提出质询的链接:

2008.07.02 应讯答问 - 工程部长回覆他时说,承包商將在8月杪完成道路提升工程,但是基於拨款不足,该部无法实施提升交通灯的工程,因此,工程部將重新检討工程的必要性,並在下个大马计划下爭取拨款。

2009.11.09 应讯答问 - 根据工程部在国会中给予的回答指出,承包商为了解决当初工程规划不当的问题,必须额外自费,有关费用佔承包费的21.54%,以处理善后的补救工作。同时,工程部也因为相关工程的延误,擬没收这间公司在有关工程上的按柜金。

2010.04.19 附加预算案演说 - 工程部副部长拿督杨坤贤(Datuk Yong Khoon Seng)表示会在2010年9月份完成修复工程

2010.06.30 应询答问 - 余氏要求外环公路修复进展,工程部表示联熹公司已经于2010年4月份开始修补工程,并于2010年8月16日完成

2010.10.28 应询答问 - 余氏要求公共工程部解释履约保证金(performance bond)在2010年9月30日期限展延后所做的监督结果,该部表示将期限延长至2011年9月27日

2011.03.31 最高元首御词辩论 - 要求工程部解释为何再次展延履约保证金的合约期限,工程部解释因为承包商的『诚意』,因此才做出决定,再度从宽处理。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4-14 06:10 PM
文告:选委会重划选区前,应先整顿内部管理

2011年4月1日马新社报道,马来西亚选举委员会(Suruhanjaya Pilihan Raya Malaysia)主席丹斯里阿都阿兹(Tan Sri Abdul Aziz Mohd Yusof)表示,因为最后一次的选区划分是在2003年3月,因此,根据宪法规定,需展开选区重划工作。
麻坡行动党对峇吉里选区进行长达14个月的调查后,以谷歌地图绘制出精确的选区地图
报道中阿都阿兹也指出:「选委会尽可能将一个国或州选区划分在同一个县属管辖的范围内,但有一些是例外的,即有关的选民人数已渐减少。」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余德华对阿都阿兹的言论表示观望。

余氏在2009年中旬,已指示麻坡行动党组织一个专案小组,对其选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选民结构及边界的调查,同时也使用国家地图局的标准地图,以及谷歌地图对照选委会发布的选区地图。

在调查中,余氏发现选委会发出的地图不仅地名诸多错误,甚至连边界线的指示也含糊不清。峇吉里国会选区内划分为33个小区(Locality),每个小区由至少两个,最多30条道路或河道所组成。然而,余氏却发现,部分出现在选民册内的路名并不存在,或出现在小区范围外。此外,选区地图内的部分地形特征(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也模棱两可,甚至发生地名印刷错误的情况。
余德华出示一张选委会绘制的地图,指出其中错误部分
针对此课题,余氏多次询问柔佛州选委会总部,以及负责峇吉里国会选区的有关人员。在问及有关边界划分的定义时,有关人员的答复竟然是根据『直觉』画出其边界。

余氏也接获多宗投诉,指同一住址内的家庭成员,却被分配至不同地区的投票站。余氏在向选委会询问有关投票站分配的细节时,有关人员声称他们是根据经验判断。后者也表示,如果有选民投诉,尽可联络选委会以修正选民册。

此外,麻坡行动党已经在2010年12月份发出公函采购选委会在2010年第三季(9月份)的选民册,然而,时至今天(2011年4月2日),柔佛州选委会竟然还未能给予答复,在多次询问该委会何时可获得前述选民册时,对方竟然无法给予明确答案,并将责任推搪于布城选委会总部。

根据选委会程序,每个选区的选民册必须每三个月更新,并会在两周的展示期(tempoh pameran)后正式采用。

在2011年3月31日的附加财政预算案辩论环节中,余氏向首相署提出上述现象,首相署部长纳兹里表示,目前选委会的系统依然在改进中,并强调该委会已着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进行选区制图作业。

余氏表示,峇吉里国会选区刚好夹在两个巫统党阀根据地——麻坡选区和巴莪选区之间,前者属青年暨体育部(Kementerian Belia & Sukan)副部长拉查里(Datuk Razali Ibrahim)的选区,后者则是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Tan Sri Muhyiddin Yassin)的选区。

目前峇吉里选区共有8个属于人口稠密区的小区与麻坡及巴莪相链接,其中最险要的关键小区位于靠近麻坡市区的五马路西区(Jalan Daud Barat),天猛公路内(Temenggong Ahmad Dalam)以及哈芝阿都拉南区(Haji Abdullah Selatan);以及以北和巴莪国会选区衔接的武吉德礼(Bukit Treh)、新加望(Sungai Abong)和新加望村(Kampong Sungai Abong)。
选委会将密集的麻坡市区中心一划为二,导致部分居民虽住在同一家庭,可是却分配至不同国会选区
余氏认为,选委会的首要步骤,应先整顿其内部管理机制,才来谈选区划分的事宜。根据现今的选区划分程序,选委会将会在至少一个报章以及每个选区发表启示长达一个月,让人民审视及上诉。同时,也会进行实地调查以听取州政府、地方当局以及100位或更多选民的意见。因此,余氏呼吁选民应该自发组织起来,以对选委会提出有效的建议。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2011.04.02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4-14 06:10 PM
文告:马华的环保立场不应止于关切稀土提炼厂而不提山埃炼金厂
峇吉里国会议员余德华针对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医生在2011年4月5日,对有关彭亨稀土提炼厂的立场表示欢迎。

蔡细历医生在文告中表示,「在相关研究尚未展开之前,所有进行中的建设工作必须予以冻结。」同是他也说,「与此同时,有关当局也有必要进行一项环境影响评估(EIA)调查,并公开调查结果。」

本人认为,马华发出的以上言论应该也需涵盖因为使用山埃炼金而广受非议的武吉公满劳务金矿公司。

尽管有关当局一再表示目前在武吉公满进行的山埃炼金不会对附近居民造成危险,本人必须重申,该公司说提交的环评报告只是一份环评简报(PEIA),而并非详细环评报告(DEIA)。武吉公满村民在2008年3月21日向法庭申请司法审核,以推翻环境局允许金矿公司在当地以化学物山埃采金的决定,却在2009年6月1日遭高庭法官驳回。

如果马华的立场如其文告所言,「我们不能仓促的核准或接受那些可能给人民带来害处的投资项目,而必须先深入衡量利弊」,它必须指示其彭亨州联委会署理主席,同时也是彭亨州掌管地方政府、环境及卫生事务的行政议员拿督何启文即刻贯彻这个理念,向彭亨行政议会提出停止武吉公满村内的山埃炼金活动,重新对该地点的炼金活动展开调查并提交一份最新的详细环评报告,而不是以一份1997年核准的环评简报作为发出准证的依据。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06.04.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5-19 05:53 PM
文告:外环公路修复工程安全措施不良,危及公路使用者

指示牌上的箭头指向路边草坪,容易导致公路使用者被误导而驶入路边草坪
峇吉里国会议员余德华在2011年4月19日接获一名居民的投诉,指目前在麻坡外环公路展开的路面修补工程中,路面的碎石导致前述投诉者在驾驶摩托车时翻覆受伤。

根据受害者袁玉来先生的叙述,事发当日是2011年4月17日晚间8时40分左右。当时,袁氏驾驶摩托车路经麻坡外环公路与惹兰哈芝古塞(Jalan Haji Kosai)交界处,在前述地点往第二大桥方向五百米处,遭一辆轿车撞及摩托车后面而失控翻覆,袁氏也因此而擦伤手臂和腹部。

袁氏表示,当时已经入夜,道路环境黑暗,再加上施工路段只开放一条车道,同时指示牌和指示灯不够明亮,导致不谙路况的车辆在行驶至该路段时突然煞车而撞及其驾驶的摩托车。

余氏在2011年4月20日巡视上述施工路段时发现,开放通行的车道的路面碎石没有及时清理,同时由惹兰哈芝古塞与外环公路交接口,前往施工路段的红色锥形桶和护栏的位置离开施工地点过于靠近,导致公路使用者未能及时察觉而导致可能发生的意外。

余氏也发现,工程指示牌上的方向指示也摆设错误,原本应该引导车辆驶入所开放的一条车道的方向指示,指示方向竟然掉转,这可能导致非本地公路使用者误会而将车辆驶入路边草坪。

对于该工程承包商联熹公司(Ranhill)有限公司在施工时对公路安全的敷衍态度,余氏表示极度不满。余氏自2008年担任峇吉里区国会议员至今,六度质询联邦政府有关工程路面不平的修复进展,工程部在答复中只表示,前述公司将负责维修和加固路面不平的路段。工程部副部长拿督杨坤贤(Datuk Yong Khoon Seng)也曾表示,联熹公司经营多项海外工程,因此他有信心该公司能够完成外环公路的修复工程。

外环公路通车至今六年,修复工程依然如故,事实胜于雄辩,余氏对工程部副部长表示质疑。

就外环公路的灯光不足的课题,余氏曾在2009年询问麻坡市议会相关进展,市议会方面表示,由于外环公路目前还属于联邦政府管辖,因此无法申请拨款增设路灯。

余氏在2009年财政预算案中,曾建议房屋暨地方政府部与工程部展开磋商,以尽快架设足够的路灯,尽管在较后联邦政府有致电询问麻坡市议会相关课题,可是至今尚未见到当局采取任何行动解决这个问题。

余氏意识到上述课题的迫切性,在2011年3月26日首相纳吉莅临麻坡进行官事访问时,向首相呈交了一份建议书,外环公路增设路灯的建议即为其中一项。

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这个课题上,罔顾坡众民众的诉求,余氏表示愤慨,并承诺会继续跟进,直至此课题获得解决为止。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2011.04.21

施工路段只开放一条车道,所开放的车道布满碎石,容易导致轻型交通工具翻覆
安全指示灯的灯光不够明亮,没有设置足够护栏,只使用反光片绳索
袁玉来在出事现场与余德华国会议员合影,照片下
方是袁氏的摩托车翻覆后的碎片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5-19 05:54 PM
文告:巴口家庭工业问卷调查

余德华国会议员即将在近期于巴口(Bukit Bakri)发放系列问卷调查,并着重探讨巴口目前的家庭式工业所面对的种种课题。

日前麻坡县属(Daerah Muar)发布的《2002至2015年地方规划蓝图修正版》(Pindaan Rancangan Tempatan Daerah Muar. 2002 - 2015)中,没有针对麻坡家庭式工业做出有效规划,因此,其国会选区服务中心将展开问卷调查,以便更深入了解社群居民对本区域工业、人口就业问题、外劳等课题的看法,以草拟出一份有利于巴口社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余德华国会议员选民服务中心在2009至2010年间,曾就巴口工业发展,咨询了部分厂商,以取得雇主所面对的种种营运难题,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则是以一般民众,以批对厂商及民众的看法,并统合及拟定出一套可行的发展蓝图。

针对2011年4月21日发生在巴口的大停电事件,余氏认为,这个事件实际上已经反映出益华村(Kampung Baru Aik Hwa)急速增加的中小型工业将面对的冲击(impact),因为在毫无全面性工业政策(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policy)下,益华村所保持的工艺特性(craftsmanship characteristic),在未来发展将无法持续获得保障。

一个区域的发展,绝对必须由政策作为母体,然而柔佛州政府对麻县工业,尤其是在家私制造业领域,未能深入和有效的建议一套长远及合乎成本利益(Cost Benefit)的方案。

问卷将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与居民的直接接触(二)网络问卷方式。然而,由于网络调查普遍上容易造成涵盖误差(coverage error),因此,统计小组将以直接接触问卷为主,网络问卷为辅。此活动将为期一个月,调查活动时间表及调查结果将会在发布于网上及部落格。

余氏希望巴口居民能够积极配合这项调查活动,同时,余氏也希望,透过类似活动,居民能意识到民主的动力,在于民众的参与。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2011.04.25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5-19 05:55 PM
文告:查阅地方发展蓝图 与展览人员发生口角

余氏被阻止对发展蓝图进行拍摄记录,与麻市议会执法人员(中)及
展览会场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麻县2002年至2020年地方发展蓝图》(修订版)(Draf Rancangan Tempatan Muar 2002-2015)从2011年4月19日开始至5月18日,于麻坡市议会二楼展出,同时也在4月24日当天,在威德广场楼下走廊设置看板让民众查阅。这份由柔佛城乡发展局(Jabatan Perancangan Bandar dan Desa Johor)负责草拟的发展蓝图,以《麻县2002-2015年发展大蓝图》为蓝本,并修正了部分建议后重新发表的一份发展蓝图,全书共分成两册,全彩印刷,两册页总数达250余页。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余德华也在4月26日及27日连续两天前往麻坡市议会展出地点,以对该发展蓝图进行查阅。

余氏在4月26日前往展览会场翻阅该发展蓝图时,以数码相机对部分资料进行拍照,作为研究参考之用,可是此举却遭该市议会工作人员阻止,并即刻慌忙致电新山总部要求指示。该名人员也表示,如需要参考,可以350令吉,向市议会购买该发展蓝图的印刷版。然而,在余氏要求现场购买该蓝图时,该名人员却表示,目前他们只有数册供内部参考,如欲购买者,需填写表格预定。当余氏问及何时可获得所订购的图册,该人员表示需耗时数周,惟无法给予确实日期。

余德华国会议员正在查阅发展蓝图中对巴口
社区规划的细目
由于缺乏发展蓝图正本作为分析之用途,余氏在审阅了有关记录下来的资料后,翌日(4月27日)再次前往该会场对一些细节部分进行拍摄,以便对照之前版本,作出全面性分析。然而,在场工作人员竟然呼叫麻市议会法人员,将余氏手中的蓝图抢走,此无理动作引起余氏极度不满,继而发生口角。余氏当场质问有关人员,为何阻止一名联邦级别人民代议士执行其职责,甚至强行抢走其正在阅读及记录中的蓝图,惟该官员无法给予回应,只连声说道受指示不许在场地进行任何拍摄记录。

对于麻市议会的这个恶劣态度,余氏表示愤慨。余氏透露,他在会场曾询问工作人员有关发展蓝图中的细节部分,该人员却表示对此蓝图理解不多,无法回答。余氏认为,如果连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无法清楚解说这本厚达250余页的发展蓝图,试问民众又该如何适从?

再者,会场禁止拍摄,而有兴趣购买发展蓝图的民众,也不能当场付款取书,难道麻市议会期望民众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该发展蓝图原本就是一份开放于民众阅览的资料,而麻市议会也计划在近日,于网上发布这份发展蓝图的内容,如果这是一份开放给公众提出意见的发展蓝图,为何麻市议会却施予暴力,阻止拍摄记录,并将此本发展蓝图于人民代议士手中强行取走?

第三,这份发展蓝图至今属草稿阶段,而开放给公众对此发展蓝图回馈意见的期限为一个月,截至日期为2011年5月18日。如果公众需付出昂贵价格购买该份发展蓝图草稿,方可提出意见,这是极度荒谬的。试问,有多少民众愿意付出350令吉购买一份未定案的发展蓝图,并耐心等候所订购的发展蓝图,并且在短短的一两周内详细阅读,而后再提出意见?同时,如果该发展蓝图在定案后,是否民众必须再度的掏腰包,购买另一份『定案版』的发展蓝图呢?

第四,发展蓝图的研究和编写由政府支付,而政府的收入来自于人民,蓝图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改善和提升地方发展。所谓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政府应该免费提供这份发展蓝图于民众,或只向民众收取象征式费用。如考量到目前印刷费用不菲,地方政府也应该先行免费分发给各党团和地方人民代议士。再者,联邦政府推动电子化政府(e-Goverment)已久,为何地方政府却还拘泥于传统印刷,而不制作成光碟,或提供网上下载为主要宣传政策呢?

关于报章报道有关发展蓝图的展览门可罗雀之事,麻市议会大感困惑,并认为是宣传和展览场地为主因,余氏对此表示不以为然,如果地方政府能对以上四点采取有效行动,方能与民众产生互动。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2011.04.27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5-19 05:56 PM
文告:陆交委转移执照资料库时,不该罔顾商业交通业者的利益
联邦政府于2011年1月30日起,陆续实行三项不利罗里业者的条例:(一)冻结新执照申请长达6个月,即从今年1月31日至7月31日,这使得已买了罗里的业者,因为冻结执照而不能行驶,损失惨重;(二)该委员会规定有效执照於4月1日至12月31日届满者,申请更新执照只获准一年,而过去都是5年;(三)该委员会强制规定所有商用车辆执照拥有者,必须在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重新申请註册,逾期者执照当无效论。

针对以上措施,柔佛罗里同业公会(Johor Lorry Operator's Association)于2011年4月27日下午召集约20名罗里业者,集体拉起写着:「重组部门未见其利只见其弊、繁文缛节、劳民伤财、为难运输业者”的抗议横幅,要求当局重新检讨新条例」,并随后召开记者会。

余德华国会议员对这个事件的演变表示关切。

余氏曾经在2011年3月15日的元首御词演说中表示,对商用车辆注册局(LPKP)改为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SPAD)的过度时期期间冻结新执照的申请是一项非常不理智的政策。余氏也在国会中质问,为何《陆路交通法令》修正案呈交国会前,政府未能有效安排一个过渡期执照批准/更新程序,进而导致商用车辆的执照申请和更新作业受阻?

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在2011年3月24日答复对余氏的质询时表示,在这个过度期间,涉及了已发出的执照资料和信息的归档,因此必须冻结新执照的申请直至7月31日。他表示,《2010年陆路交通法令》将会在冻结期结束后开始执行,尽管如此,纳兹里也表示,工业、物流和公共交通的需求将会被考量在内,以确保工业需求和人民的需要不被疏忽。

余氏对首相署的这个答复表示疑惑。《2010年陆路交通法令》是一部涉及层面极广的法令,该修正案曾经于2010年4月份国会中被撤回,并于10月份再度提呈国会一读,12月15日三读通过该修正案。整部法令由草拟直至通过及执行,联邦政府理应有至少有接近一年六个月的时间,以对资料系统的转移工作进行周详策划及部署,然而,首相署却在这个过渡期冻结商用车辆执照的申请,这无疑的反应出联邦政府在新政策的实施上存在管理上的不良。

余氏重申,商用车辆带动人流及物流,关乎整体国家经济,长达半年的新执照冻结期不但对相关业者造成影响,也连载的影响与其相关的其他商业领域。

同时,在资料数码化的今天,使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转移商用执照的资料并不合理。倘若联邦政府需对现有执照资料库进行整合,它应该以不影响整体商业执照运作为主要考量,逐步转移资料,以确保商用车辆制造的申请和更新作业不受到影响。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2011.04.28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5-19 05:57 PM
文告:告诫林魏二人书
日前宗贤同志于麻民行大厦之记者会,点名本人回应近日之纠纷。本人不以为然,须知,党制所限,凡举党务,须党内管道解决。然而,事态演烈,选民嗤之以鼻,党员众说纷纭,身为本区人民代议士兼地方领袖,对区内选民,本人须阐明立场,以正视听,惟,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本人十八岁入党,如今二十载,一路走来,荆棘塞途,林魏二人对本人之教诲鼓励,其恩之重,没齿难忘。然而,昔日同林鸟,今朝燕纷飞,林魏形同陌路,党员见此惨状,无不痛心疾首。

国有国法,党有党纪。今日倘若只说道理,林魏两人皆有过咎。林未经州委会肯首,擅自召唤媒体,揭党务内情,罔顾党纪;魏亦知法犯法,与林一般见识,复纠众以言论击之。林魏两人乃资深领袖,不顾身份,逞一时之快,互相谩骂,不亦乐乎,犹如小儿戏法。试问,经此一事,往后如何成为新进党员纪律之楷模?如何成为社会民众之依靠?更甚之是,魏屡劝不停,竟公然与十七名资深党员展开诉讼,魏虽败诉,犹不知悔改,策以上诉。此举已触犯党章第四章第十三条(d)款(Ⅳ)项。党章禀明,凡党务,未经党内管道解决而擅自展开诉讼者,可被革除党籍。立法者况复视党章如粪土,云何守国州之法,立国州之法?

迁离麻民行大厦之事,乃本人之决定。此事缘起,与本人三哥德庆有关。三哥爱弟心切,与魏多次为小事口角,魏更二度报警,一指三哥偷窃党所纸张,二指三哥向党员发送活动短讯。手足情深,本人不忍兄委屈,更不欲魏难堪,毅然另立办事处,以为权宜。本人出身低微,不学无术,月入一千有五,无甚奢求,唯供糊口。多年仅存八千,亦尽数付诸麻民行大厦购所基金,为党建设,无怨无悔。如今虽身为全职国会议员,亦无副业,基薪六千,尽管如此,本办事处草创之际,举步艰辛,经济拘拮,每月收入尽耗,间中还需亲友接济维持。有云苛己宽人,取之于民,还惠于民,倘若手足、同志两厢成全,更能专注于选民服务,岂为美事?

本人苦口婆心,劝斂林魏二人悬崖勒马,凡事需以党纪为纲,以党领导马首是瞻。须知,我国各政党传统沿袭大英政制,是名党鞭制,群体纪律胜于个人主义。林魏二人,多年艰苦耕耘,其成就有目共睹,致使党在麻坡茁壮成长,魏之才干,加之林的谋略,无懈可击之搭配,是党的重要资产。现今党之当务之急,乃实现我国之两线制,阻喝日益严峻的种族主义及滥权腐败,而非陷于小仁小义不能自拔,视百姓于水深火热而不顾。

《中阿含经·箭喻品》有云,欲解箭毒,还须先行拔除箭头,而非继续追问箭之来由?谁家所射,何厂所制?箭头不拔,毒从何解?林魏二人需细细思量。

峇吉里国会议员
余德华
2011.05.05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5-19 05:58 PM
文告:麻县发展蓝图(修订版)简评
有关柔佛城乡发展局(Jabatan Perancangan Bandar dan Desa Johor)负责草拟的《麻县发展蓝图修订版》,由于其内容涉及层面篇幅极广,因此本人只能针对几个重点向当局提议:

《发展蓝图》无法有效获得民众关注的课题

有关麻市议会在报章上表示民众对此建议书态度冷落,本人认为市议会必须显示出该市议会的诚意。

本人已经在早前重申,此课题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民众无法获得相关资料,而市议会要求民众以昂贵价格否买一份未定案的建议书,对民众而言并不公平。为了克服此问题,市议会应全面开放此建议书的全部内容。本人亦接民众获投诉表示,该建议书原本一套两册,首册是对相关建议的简略解释,而第而册涉及细目。然而,民众购买此建议书时,麻市议会只提供两册中的第一册,而第二册只供官员参考。本人不解为何麻市议会一厢埋怨民众参与度不够,而另一厢却不愿全面公开其建议内容。

有鉴于此建议书涉及公众利益,本人已经将所获得的建议书首册数码版上载,并公开让民众下载参考。链接在此。本人呼吁麻市议会仿效峇吉里国会议员服务中心的政策,公开一切关乎民众利益的所有资料,以维护民众的知情权。

交通网的课题

在建议书第一册的6.2.7项中建议的有关麻-巴冬-峇都巴辖公路,以及麻-武吉巴西-巴莪-武吉哈逢公路将由目前的双车道改为四车道,本人对此建议表示欢迎。麻坡的发展,主要关乎到目前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尤其是前述两段车道,已经麻坡-东甲车道。为了带动工业生产时必须关注的物流和人流,四车道将有助于缓和重型交通工具在川行时,中小型车辆超车时可能造成的意外,同时也能舒缓车速教慢的重型车辆对交通流量的负荷。

工业发展

在建议书中,位于峇吉里国会选区的工业区是二南工业区(Kawasan Industri Simpamg Jeram)及位于巴口的麻坡综合家私镇(Muar Integrated Furniture Town)。尽管这个计划原本就存在于《2002-2015年麻坡发展蓝图》中,可是整个发展计划却乏善可陈。二南工业区属于新开发工业区,占地198公顷,原本提供混合及家私工业之用。投资者对该地点缺乏兴趣因素有几个,其中因素是缺乏政府的财务援助,以及迁厂所涉及的开销以及相关琐碎的运作成本。另外,附属工业在该区的覆盖率不足,也是另投资者裹足不前的原因。

至于巴口的麻坡综合家私镇,尽管已经涵盖在原计划书中,这十年来地方政府在该地点的基设发展并未令人满意,然而,建议在该地点附近建设的消拯局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修订版中,当局也已经把益华村纳入工业用途地段,然而,零散和无系统的工业建筑,工业废水的处理,以及区内未有能够让货流重型车辆使用的公路,这是当局需要检讨和改进的部分。

土地发展

麻南直至武吉摩,地势处于海平面,或低于海平面,因此,土地发展必须着重于水道和沟渠的布设。由于位于沿海部分的许多农业地段已经陆续开发成住宅区,而原本作为吸水功能的沼泽及泥炭地,也因为地面上的建筑和公路,导致吸水面积缩小,在加上新住宅及商用地段在建筑工程进行时,往往填高土地,导致雨水往四周地势较低哇的地区流动,导致农业地段淹水。当局有必要检讨麻南在发展时所造成的地势不均衡现象,同时也必须关注马哈拉尼市老建筑因为年代悠久而逐渐下沉的情况。

水土保护

本人在2011年3月6日发表了有关麻北亚依淡永久性森林保留区(Hutan Simpanan Kekal Ayer Hitam Utara)范围内的采矿作业课题,在本人向联邦政府环境部的质询中,当局只表示该地段已经由州宪报中宣告为矿区,本人要求当局提供的有关环评报告,至今未获得答复。本人对建议书中未提及相关水土保护的计划细目表示关切。同时对于上述森林保留区内的采矿作业,报告书中也为清楚说明如何在采矿作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中,当局将采取的环境还原工作。

除此之外,麻河沿岸的红树林的开发也是值得民众关注的事项,尽管在建议书中对沿河地段的10%归纳为空旷地,然而,当局是否能严格遵守麻河沿岸红树林区不受发展破坏,对于此点本人表示观望。

巴口垃圾场

巴口垃圾场在未来关闭后的环境还原计划在该建议书中未被提及,对此本人表示失望。因为该垃圾场的关闭时势在必行的,那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重点在于该垃圾场在关闭后,当局计划展开的幻境回复计划是巴口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本人呼吁当局必须把此课题列入建议中。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
余德华
10.05.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5-19 05:58 PM
文告:围堵性政策造就黑心猪肉问题
本人余德华,针对日前爆发的'黑心猪肉'问题,抨击农业与农基工业部围堵性的的政策,导致了黑心猪肉的问题。

养猪业限制多

根据大马猪肉商总会会长吴春水的揭露,从1999年的立百病毒爆发至今,70%的养猪场关闭,造成了黑心猪肉的问题。农业部以污染和立百病毒等理由,令养猪场关闭、猪农失业、猪肉爆涨以及黑心猪肉等问题,也损及的消费者的权益。本人认同,农业部围堵性的政策,是黑心猪肉的问题根源。猪肉,做为国民(非回教徒)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更是本地著名美食'肉骨茶'的重要材料。因此,猪肉的来源和食用安全性本来就应该严格把关。工业化(集约式)生产肉品,生产者的利润高,但亦导致环境污染和疾病爆发等问题。可是,考虑消费者的权益,农业部应该解决猪肉价格高昂的问题。高强度发展农牧业,必然造成污染,这不单是养猪业的问题。农业部不应该以环境污染为​​由,限制养猪场的数量。反之,如何利用科技提高养猪场卫生和处理排泄物,才是振兴国家农牧业发展,响应首相经济转型的根本。

养猪业可以是绿色产业

猪只生长快繁殖力强价格低、所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甲烷'比牛只少、猪粪也可以变成生物燃料。欧洲的小国丹麦,面积是我国半岛的1/3,却是世界猪肉出口第一大国,这证明规划完善的养猪业是可行的。同时,相较不受欢迎的石化工业和矿物加工业等高污染难分解产业,猪只的排泄物为有机物,可自然分解。我国的养猪业,从购买猪种到设置农舍,向来就是民间的自食其力。农业部的协助有限,却实施诸多限制,这是极其不合理。农业部的'鸵鸟'政策,不但令我国的猪肉价格居高不下,更造就黑心猪肉巨大的利润空间。

积极政策扶持农牧业

随着世界粮价爆涨,加之国人对肉品的需要量提高,如何提高本地农牧业的生产力,应该是农业部当前的挑战。身为政府的官员们,不应该寄望所谓的黑心商人良心发现,或是手无寸铁的媒体工作者追踪报导等,反之应该督促官员加强执法取缔。猪舍建筑的安全性(封闭性)以避免猪只接触鸟类或蝙蝠、养猪场卫生设施的提升到猪只排泄物的绿化和再使用,这些硬体的提升不但可以避免任何疫病的爆发,更可以保障国人取得廉价的蛋白质来源,并安心享用响誉国际的美食:肉骨茶。因此,本人建议农业部应该采取扶持的政策,如免息货款和开放旧有的养猪土地,重振我国的养猪业,以杜绝黑心猪肉。

峇吉里区民主行动党国会议员
人民联盟影子内阁农业与农基工业部委员
余德华
16.05.2011
作者: 余德华    时间: 2011-5-19 05:59 PM
焦虑的大马华裔

今天下午在阅览面子书中的新闻时,无意间见到一个称为《一起share出去~~~让她们上报纸!!她们想出名~我们帮她!》的组群,这个族群是针对笔名叫『水姬』的中国网友在她的部落格撰写的一篇【在大马不受欢迎的华人朋友!那是因为你们祖上没做好事的报应!】的博文所发起的网络讨伐行动。

我拜读了水姬的博文后对文章本身没有太多感触,这篇博文代表的是一名中国公民对海外华裔文化的片面观点;反而,我关注的是大马(华裔)网友对这篇博文的看法。

为什麽大马华裔网友对一篇完全没有讨论价值的博文反应如此激烈呢?重点就在于华社普遍上的对现状的焦虑。

我试着把《连环扣》事件和这个课题联想在一起。

兴权会认为华社,尤其是以华裔为主的行动党在这个课题上着力不够。其实,华裔领袖并不苟同于书中所提到的『买女儿』或『只顾赚钱』的种族妖魔化言论,可是对于华社而言,其触发民怨的『沸点』还不够。我们可以说华社倾向务实主义,其实不然,其关键在于,生活素质是否能触发所谓的『民族自尊的挫折感』。

大马印裔长期受到排挤和被边缘化,这个情况在政府全面『回收』本来由国大党主导的公共工程部,以及经过国库控股收购了大型的种植业后大量采用外劳后,加剧了印裔经济水平的影响。

在长期受压制的情况下,任何触动民主自尊的言论很快的就能够引起共鸣,因此《连环扣》事件能够在印裔社会间激起回响。

同样的情况也可以应用在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中,尽管在普遍民间舆论中都认为这是巫统籍州务大臣策动的一场以种族为烟幕的夺权计划,可是,在我对1960年至1980年间的国内经济指数中发现,巫统策动的种族暴动是结果,而起因还是要回到贫富差距。以1970年前后五年的人口数据可以发现,大约有七成以上的大马人处于贫穷线下,而首当其冲的是经济能力本来就比较落后的巫裔。

即使拿督哈伦在5月14日的夺权计划失败,种族性冲突还是随时会发生,因为在贫富悬殊的年代,生活素质导致精神上的焦虑,而对于焦虑的情绪而言,任何平平无奇的言论或动作,即可激发大规模冲突。

当然,如果我继续伸延这个课题,甚至可以牵扯五十年代中国的《大跃进》和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为何大量中国人民如同《格林童话》的《花衣魔笛手》中的投河自尽的老鼠?为何[词语过滤-#0048]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锁国政策?

生活素质上的压力,导致情绪上的焦虑,而焦虑导致易噪,而对焦虑的人而言,能被轻易触怒的往往是那些可以令人联想到自尊被侵犯的行为和言论。

对于一篇所谓的『中国人对大马华裔的看法』,我觉得各位大马华裔同胞的反应恰好就反映了以上的事实。

余德华
18.05.2011






欢迎光临 JBTALKS.CC (https://www.jbtalks.cc/)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