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ALKS.CC

标题: 董總能有政治議程嗎? [打印本页]

作者: ivanho    时间: 2012-3-25 04:12 PM
标题: 董總能有政治議程嗎?
作者: 陳錦松
栏名: 質正皓然

董總「操盤」的325華教抗議大會如弓在弦上,不得不發。

80年代,政府就已派遣不諳華文的教師擔任華小行政四個高職(校長、兩名副校長、下午班主任)。1987年10月,華人社會為反對這不合理措施展開的抗議大會,場景依然歷歷在目。25年一晃就過,原來華小師資問題不只原地踏步,還變本加厲,根本沒有解決。

25年前的抗議大會所引發的大逮捕,許多華教鬥士包括當時的董總主席林晃升、教總主席沈慕羽都不能倖免成了「階下囚」。到今天,政府還欠他們一個道歉。一個有當擔的政府,是不會吝於面對歷史承認錯誤而向人民鞠躬致歉的。

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可以喊冤,表達自己有情有義,有血有肉,但擺著的事實是25年來不去解決,甚至2008年的308政治大海嘯後,沒有敏感地意識到華文教育的危機已經令華社「忍無可忍」,這樣的所謂誠意,不是要令人生疑?

如果1991年時任副教長的馮鎮安、2001年時任副教長的韓春錦,以及2010年現任副教長的魏家祥都曾在當時分別承諾4年、3年或2年來解決華小師資荒。但為何卻可以一再延宕,這難道不是忽悠華社嗎?

政治氣候的改變,使得通過民主來爭取權益的手段變得更加「開放」。白色恐怖的陰影已沒有像過去那樣。然而,325華教抗議大會還是被巧妙的被形容為「有政治的議程」,目標好像是鎖定要給有執政權力的政府難堪。

群眾力量發表訴求

問題是:有政治議程又有什麼錯呢?如果政治的變化可以改變華教的命運,試問有何不可有政治動機,有何須要躲躲閃閃地怕跟政治沾上邊?

政治參與的手段有不同的路徑與形式,進入兩線制的政黨政治其實提供了選民更好的選擇。反稀土、捍衛蘇丹街、要求乾淨選舉,以及華教救亡等,都是通過展現群眾的力量發表訴求,要當政者附順民意。如果示威只是「嘉年華」,熱熱鬧鬧就好,那不如乾脆發發文告,何需勞師動眾?就政治層面而言,群眾的力量最終必須要有計劃地轉化為選票,畢竟選票才代表著強大的「話語權」,不然誰聽你的。

308政治大海嘯前,你可能當時想都沒想到它在一瞬間改變了政治的版圖,如果民聯執政的四個州屬這近4年的表現差勁,甚至腐敗,就讓他們「下課」。政治大海嘯後的政治演變,已經讓人民知道「改變」的力量。群眾運動最忌演變成「花瓶」,沒有政治議程的結果往往就會是如此。

董總有政治議程,有何問題?要政黨為華教背書,不是一再的敷衍、一再的推搪、一再的拖延,不然就下台,這不就是政治議程。如果真的沒有政治議程,教育部會馬上拋出8點長短期方案應急嗎?你去想一想吧!





欢迎光临 JBTALKS.CC (https://www.jbtalks.cc/)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