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ALKS.CC

标题: 泰坦精神 [打印本页]

作者: fong1009    时间: 2011-5-30 12:12 PM
标题: 泰坦精神
鄭丁賢‧泰坦精神
2011-05-30 09:05

百萬青年齊集布特拉再也,是否代表“捍衛”布城?這不在意義之內。

看到這麼多有朝氣和可愛的年輕人,不禁聯想,他們值得更好的未來;而這個國家,能夠為他們做些甚麼?

同一天晚上,第二電視台播放一部舊片“Remember the Titans”,講的正是年輕人的故事;兩者對照,感觸良多。

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背景是70年代,種族意識仍然強烈的美國東部小城。

小城的生活,仍然是白人和黑人隔離;白人上白人的學校,黑人上黑人的學校,大家鮮少往來。

聯邦教育部一紙通令,要打破各自為政的現象,規定城裡一所中學必須黑白兼容,讓黑人和白人在同一所學校上學。

突然間的結合,產生許多矛盾,白人家長和學生扺制黑人,受排斥的黑人也自成群體,自我孤立。

與此同時,學校的橄欖球隊也重組,黑人和白人球員組成新的校隊。

橄欖球隊原本強調團隊精神,但是,黑白學生互相敵視,不但無法合作,反而經常互毆。

教育部調來一位黑人橄欖球教練,取代原本的白人教練;白人球員強烈反彈,連帶的,白人社群更加怒火中燒。

一些種族主義者藉機煽風點火,製造事端,加劇黑白居民的矛盾。

小城處在緊張關係之中,居民的情緒集中在橄欖球隊上;一旦球隊爆發衝突,必然延燒整個小城。

黑人教練的角色,對球隊和小鎮,都是關鍵;他可以分裂球隊和小鎮,相反的,也可以團結球隊,化解小城的危機。

他選擇後者。

教練不以膚色區分隊員;不打壓,也不討好任何一方,而以公正無私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摒除球隊內的黑白意識。

他對球隊灌輸團隊意識,把球員訓練成為有責任感,爭取團體榮譽的一群。

球員們建立兄弟情誼,講求績效和合作,全力奮戰。這種團隊精神,改善了球隊的表現,逐漸闖出名堂。

城裡的居民也受感染,大家不分膚色,把所有球員同樣視為城里的孩子,以他們為榮。

隨著球隊屢戰屢勝,居民的榮譽感和共同感也更加強化,直到球隊奪得冠軍,小城再也不分黑白和你我。

故事發生在維基尼亞州的Alexandria小城,在美國族群關係史上,它成為一個里程碑;對今天的馬來西亞,也有啟發意義。

要化解族群之間的成見,需要的是公正和寬容。

百萬各族青年參與“國家青年日”,意義不在於捍衛布城,而應該是建立新的共識;此時,我們正需要一位泰坦式的教練。




欢迎光临 JBTALKS.CC (https://www.jbtalks.cc/) Powered by Discuz! X2.5